发布时间:2025-01-11 05:43:30 来源: sp20250111
1934年,中国第一所医政学府——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在镇江北固山麓诞生。1993年,该校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九十载峥嵘岁月,今日南医,毅然挺立在国家医学教育前列,为兴医学、育新人不断前行。
1935年5月,中国最早的全国性健康教育组织——中国卫生教育社由该校第一届全体师生正式发起,“挽救民族生存的危机”被写入成立宣言。2024年,在“思源致远,薪火相传”南京医科大学校史讲解大赛现场,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黄于桔动情讲述着该校在西迁途中的故事,她说:“那段岁月历程,传递着南医不朽的精神荣光。”
中国寄生虫学开拓者赵慰先,中国第一本细菌学专著《医用细菌学》的编撰者陈少伯,中国第一部黑白组织胚胎学图谱的编写者蒋加年,连续层次解剖法的开创者姜同喻,国家一级教授、双气囊三腔管创制者仲剑平……这些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学子,在共和国的医学事业发展中深耕不辍。
1934年,该校定下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繁荣中国医学学术体系的发展导向。1942年,该校成立医学研究所,下设寄生虫学部,1945年,该学部完成论文《蠕虫透明标本制作新法》,发表在《自然》杂志,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理论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的早期标志性成果之一。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沙家豪,是我国生殖健康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该校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人之一。在他的工作台上,始终放置着一枚印章,篆刻着其导师张适的嘱托——“模仿不能成大器”。二十多年前,沙家豪预测彼时十分热门的基因芯片技术在达到一定高度后会很快降温,故而毅然带领团队转向新颖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并取得了不俗成绩。
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让老百姓也能用得上、付得起价格高昂的心脏人工起搏技术,南医研究人员主张完全使用国产原件,自己改进线路,最终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半导体固定频率型起搏器,并于1973年挽救了一名患者,这是我国第一例用起搏控制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范例。
今年国庆前夕,行程100多万公里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累计救助1700多名患儿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佑工程”团队,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学校始终秉持‘博学至精 明德至善’的校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十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学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南医智慧和南医力量。”该校党委书记兰青说。
(记者 苏雁)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