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海洋国际合作 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发布时间:2025-01-04 12:25:41 来源: sp20250104

  国能印尼爪哇电厂岸边的红树林生态保护区。   本报记者 曹师韵摄

  中泰联合例行海洋调查期间,科研人员准备部署海洋浮标系统。   蓬 差摄

  宏东毛里塔尼亚远洋渔业基地俯瞰。   福建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在马来西亚热浪岛,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共同开展海洋生态联合调查与研究。图为科研人员记录海底珊瑚礁状况。   杜建国摄

  海洋与森林、湿地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环境关乎地球生态平衡和资源合理利用,关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关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与未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合作、促进蓝色经济繁荣发展……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各国一道,同筑海洋生态文明之基,同走海洋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助力提升区域海洋灾害防护能力”

  本报记者  白元琪

  晨曦初现,金色阳光洒在安达曼海的辽阔水域上。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泰国普吉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科考船缓缓离开港湾,开启中泰联合例行海洋调查。两国科研人员穿梭于甲板与控制台之间,有序进行着准备工作。接下来,他们将对安达曼海水文、生态、地质等方面开展深入调查,完成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中泰实验室”)的相关任务。

  中泰实验室内,沙勒姆拉博士带领科研人员紧盯显示屏,观察来自海洋自动气象站的实时数据。“随着海洋监测设备的更新升级,我们在‘听诊’特定海域时能够捕捉到更多细节参数。这些数据在监测与解析海洋环境动态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泰国有效预警海啸、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提供了数据支撑。”沙勒姆拉说。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洋灾害影响日益严重。中泰两国不断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合作,共同筑牢“蓝色防线”,提升海洋灾害防治能力。沙勒姆拉所在的中泰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和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普吉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承担运行。成立10多年来,中泰实验室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观测、海洋灾害防治、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促进中泰海洋科技合作、推动区域减灾防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泰国普吉岛附近海域发生游船倾覆事故。中泰两国共同开发的泰国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及时、准确地定位了沉船位置,为搜救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此后,海洋一所在泰国普吉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安装了海上搜救预报系统,并升级了泰国高分辨率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升级后的预报系统覆盖泰国湾和安达曼海南部海域,水平分辨率可达1/30经纬度,预报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一所还与普吉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共同研发泰国海洋环境预报系统手机APP,在东南亚地区首次实现了通过手机直接查询海洋环境预报信息的功能。该APP有英语、泰语两种语言界面,实现了对泰国及周边海域未来120小时高分辨率风场、海温、海流、海浪等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产品的可视化展示。中泰实验室热带海洋研究组素帕韦博士表示,该APP能够将海洋环境预报重要信息快速推送到相关部门,也方便普通民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显著提高了对海洋环境灾害与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目前,中泰实验室已经成为两国海洋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国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框架下开展一系列科研项目,举办培训和研讨会等,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泰中两国在海洋科研领域的合作,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将助力提升区域海洋灾害防护能力,促进区域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沙勒姆拉说。

  

  “建立了完整的远洋捕捞产业链”

  闫韫明

  大西洋之滨,非洲西海岸,在毛里塔尼亚沿海城市努瓦迪布的蔚蓝海岸旁,超过9万平方米的宏东毛里塔尼亚远洋渔业基地巍然屹立,码头、冷库、海产品加工厂、鱼粉厂、船舶修理厂、制冰厂、海水淡化厂等设施一应俱全。清晨,满载而归的渔船停靠码头,基地开始热闹起来。加工鱼货的车间内,自动化设备不停运转,工人往来忙碌……

  毛里塔尼亚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当地捕捞、加工、保鲜技术落后,大量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利用。2010年,福建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东渔业”)远渡重洋来到毛里塔尼亚,与该国政府签署了长期渔业合作协议,获准进入该国海域开展捕捞作业。

  在毛里塔尼亚政府大力支持下,现代化的大型远洋渔业基地在两年时间里拔地而起,宏东渔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渔业企业。如今,渔业基地共捕捞及加工海产品品类80多种,产品通过欧盟认证,常年出口非洲各国及欧盟、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该基地为毛里塔尼亚开拓沙丁鱼、鲷鱼及甲壳类等多元化渔业产品线,有效提高了该国渔业资源的利用率。

  作为毛里塔尼亚最大的外资公司,宏东渔业直接为当地带来近3亿美元的投资,为毛里塔尼亚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此外,公司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培训了数百名渔业技术人才,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洛哈麦迪是渔业基地的一名当地员工,他回忆说,以前当地没有冷库,也无法处理和加工鱼货。“这座中国企业的渔业基地为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远洋捕捞产业链,还让当地员工有机会学习到现代化的渔业技术。公司会定期给我们进行培训,教我们捕捞技术,以及识别鱼类、加工鱼货的方法,让大家掌握了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50岁的法塔今年已入职宏东渔业13年,目前在公司行政部门工作,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十分满意:“来到这里之前,我已经失业多年。是中国企业建设的渔业基地给我带来了就业机会。”

  宏东渔业在当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法塔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自2021年起,宏东渔业每年都会向毛里塔尼亚海洋研究和渔业研究所捐赠4万美元,助力海洋科学研究;面对当地渔船的紧急求救,积极派遣船只实施救援行动;为当地修路,帮助解决民众出行难题;赞助努瓦迪布国际马拉松赛,年复一年地提供物资支持……“作为公司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法塔说。

  

  “保护红树林是每个人的义务”

  本报记者  曹师韵

  傍晚时分,站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岸边远眺,目之所及皆是一片青绿,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海鸟觅食归来,纷纷降落在树林之中,渔船在林间蜿蜒的水道中穿梭。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是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生动诠释。

  国能印尼爪哇电厂由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印尼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效环保型发电厂。2017年项目开工初期,工作人员在电厂附近海岸发现了一片红树林。“岸边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丛红树,面积不到5公顷,树丛间还散落着大量生活垃圾。”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行政人事部主任滕跃回忆道。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是许多动植物的生存家园,能够净化大气、水体及土壤等周边生态系统,还能防浪护堤、促淤造陆,降低海洋灾害风险。“大家都知道红树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保护红树林是每个人的义务。”滕跃说。

  为了绕开红树林,项目设计团队特意修改了电厂施工方案。虽然增大了施工难度,对电厂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整个团队义无反顾。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精心制定了红树林保护策略,通过构建围墙与钢丝网等物理屏障,实现施工区域与红树林的有效隔离。同时,公司还通过悬挂保护标识牌等方式,提升公众与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并明确划分责任区域,指派专人负责红树林的日常监护。施工期间,项目管理层定期检查红树林生长状况,严禁任何有可能损害红树林的行为。

  电厂进入生产期后,对红树林的保护更加常态化。公司成立红树林及野生动植物生态保护工作小组、建立红树林生态保护中心,邀请印尼环保官员、专家等调查评估厂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制定保护方案,并大力推进红树林的补植修复工作。仅2022年一年,就补种了近1.2万棵红树优势树种。公司还积极在当地学校开展教育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将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和行动传承给年轻一代。

  随着红树林修复工作的持续展开,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来到红树林繁衍生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红树林面积已经扩大到约20公顷。树林里随处可见獴、白鹮、褐鹈鹕、红树林鸟、白鹭等,当地人都说我们电厂是个野生动物园。”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红树林及野生动植物生态保护工作小组成员安吉亚一边俯身检查刚种下的红树幼苗,一边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在工作区拍到的野生动物照片。“刚开始它们碰到人会迅速跑掉,现在经常进入工作区和居住区,看到人只是懒懒地抬个头、晃晃尾巴,好像在说‘你好’一样,非常有趣。”安吉亚说。

  “红树林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携手守护。我们在红树林保护方面的努力,获得当地政府、媒体及民众广泛认可,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合作的期许。”国能印尼爪哇发电公司总经理陆成骏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9日 17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