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4-12-25 14:35:50 来源: sp20241225

  编者按

专题研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必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为此,本版今日特邀几位学者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入阐释,以飨读者。

  作者:马玉婷 叶初升(分别系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作为具有开拓性和原创性的新概念,新质生产力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中高收入阶段经济发展重心转移之后的新要求、新方向和新理念。以时代为观照,以中国为观照,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能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中国经验,并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贡献中国智慧。

  新质生产力在发展经济学中的理论方位

  自摆脱殖民统治、赢得政治独立以来,发展中国家一直面临双重的经济发展任务:一方面,因为处于落后状态,发展中国家必须以比发达国家更快的速度实现增长和发展,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尽管处于落后状态,发展中国家必须与实力强大且占据优势地位的发达国家同台竞争,在开放经济中发展自己。前者是低于时代发展水平的后发追赶,后者是与时代同行的前沿发展。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两类性质不同的发展任务是交织在一起的,区别只在于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重点或任务构成有所差异。双重发展任务及其结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的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低于时代发展水平的经济追赶,可以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来实现,属于常规化的努力;而同时代的前沿发展则面临发达国家的强力遏制,需要吸收时代进步的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超常规的努力。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学一直聚焦于后发追赶问题,忽略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时代的前沿发展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道路。新质生产力具有一般性的发展经济学意义,发展经济学必须重视发展中国家在前沿竞争中的发展问题,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经济发展阶段

  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形成了各自时代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经济体能否把握时代发展产生的新技术等发展要素,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与该经济体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它在世界经济发展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人类近现代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工业革命,大多数后发国家都与之失之交臂,错失了利用工业革命发展生产力的机会。其重要原因不仅在于几次工业革命都发轫于先发国家,还因为后发国家处于低收入阶段、靠近世界经济发展序列的低端,其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于后发追赶,而不是与先发国家展开同时代前沿发展竞争。只有当经济体达到一定发展水平之后,随着原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减弱以及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重心才开始从后发追赶逐渐向前沿发展竞争转移,新质生产力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才真正凸显出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必然要求,它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在低收入阶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别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和高端,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以资源换资本,以市场换技术,是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阶段实现经济起飞的一项重要战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资本不像发展初期那样稀缺,劳动力也不再丰裕,技术进步的方式不再主要依靠模仿,转而越来越需要依靠自主创新。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能在原先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大幅提高生产率,产业升级使得它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逐步攀升。于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开始减弱,而竞争性逐渐增强。处于中高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要在前有遏制堵截、后有围追的情况下实现发展,迫切需要时代前沿技术造就的新质生产力。

  我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由穷变富的发展,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由富变强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内在的发展问题和外部发展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相应地,发展重心也开始朝前沿发展方向转移。一方面,后发追赶的任务尚未完成,与实力强大且占据优势的发达国家展开前沿发展竞争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发展方位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中国新发展阶段的实践也非常幸运地置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中,时代给了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正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我们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处于中高收入阶段、谋求由富变强的中国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功能将是巨大的:加快技术进步速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跃迁,从而在与发达国家的前沿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新质生产力给发展经济学提出的新课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发展中国家在中高收入阶段转移经济发展重心、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给发展经济学提出了一些不曾研究过的新课题,发展经济学必须以新理论反映新实践。

  第一,与后发追赶中利用后发优势不同,前沿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要在没有后发优势的地方创造竞争优势,以自主创新驱动发展。所谓后发优势,简言之,就是落后者学习先行者而形成的优势。一旦进入前沿竞争状态,就没有先行者可以学习或模仿,没有先行足迹可资借鉴,试错成为一种常态,走弯路是必不可少的探索过程。因此,与发达国家在发展前沿展开竞争,唯有依靠自主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而且,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自主创新并非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且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创新。传统发展经济学虽然重视技术进步,但更强调通过技术转移、技术模仿、技术外溢,从先发国家那里获取技术进步的力量,极少涉及发展中国家在前沿发展竞争中的自主创新问题。

  第二,与后发追赶中利用比较优势不同,前沿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要在原先没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去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简言之,就是经济体之间因资源要素分布差异而形成的生产与交易优势。在低收入阶段,发展中国家选择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以资源换资本、以市场换技术,就是采取的比较优势战略。但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在时代发展的技术前沿向没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产业进军,“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发现并确立新的比较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有所突破。传统发展经济学虽然重视比较优势,但对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特别是在时代发展前沿确立新的比较优势,还缺乏深入研究。

  第三,与后发追赶过程中的竞争格局不同,前沿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是在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形成的。在后发追赶中,发展中国家依赖各自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经济互补性,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则存在竞争性。当发展中国家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开始前移,不可避免要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展开前沿竞争。发达国家为了巩固自己在前沿发展中的优势地位,除了利用正常的市场竞争手段外,还会采取“脱钩”“断链”“停止科学交流”等手段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传统发展经济学比较重视国际经济活动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基本不讨论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优势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第四,与后发追赶中经济结构变迁的主导方向不同,前沿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促使结构变迁实现纵向升级。在后发追赶中,结构变迁主要是通过资源要素从传统经济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横向流动实现的,表现为产业结构更加工业化和服务化。在前沿发展中,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将更多资源要素配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催生出新农业、新制造业、新服务业,因而经济变迁主要通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或不同技术产能之间的优胜劣汰来实现,表现为产业的纵向升级。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间和产业内部因发展差异而形成的纵向结构升级,将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第五,与后发追赶中发展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内的各类产业、吸收各个层次劳动力就业不同,前沿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可能会产生技能偏向而改变劳动就业结构,进而对收入结构产生影响。新质生产力以先进技术和数智化设备将一些低技能劳动者从机械性劳作中解放出来,并吸收更多高技能、高知识和高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从而改变劳动就业结构及其收入结构。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前沿发展应该是人民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发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和完善就业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让发展中国家的前沿发展与共享发展并行不悖,这是发展经济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阶段伟大实践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