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明长城遗址遭矿企违法侵占,历时数年未完成整改

发布时间:2024-12-21 08:40:01 来源: sp20241221

  古长城曾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军事屏障,如今却难以抵御岁月的无情侵蚀和人为的蓄意破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22日通报指出:甘肃省景泰县矿山开采违反文物保护法,长期侵占明长城红水堡遗址建设控制地带。

  一座座小山似的矿渣堆、地表地貌遭机械车辆反复碾压、植被和周边环境风貌遭到人为破坏,2006年5月,明长城景泰段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当地主管部门表示,自2015年8月至今,多次督促企业对违法行为进行整改,但直至2023年11月底,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整改并未完成。

  违法堆放料渣侵占明长城红水堡遗址700余亩

  长城是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国在国家北部持续修建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东起辽宁虎山,墙体西达甘肃玉门关,总长度约2万千米,由墙体、界壕/壕堑、单体建筑(敌台、马面、烽火台)、关堡及相关遗存等构成。

日前,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记者跟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明长城景泰段现场。阮煜琳 摄

日前,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记者跟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明长城景泰段现场。阮煜琳 摄

  明长城景泰段修建于明代万历27年(公元1599年)。纵贯景泰县境,长城主体长69公里,墙体多为黄土夯筑,有48段长城、5个附属关堡,单体建筑共135个(包括烽火台101个、敌台34个)。红水堡为明长城附属关堡,遗址及周边烽火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10月13日,督察组暗查发现,景泰县景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渣堆位于明长城红水堡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

  11月28日,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记者跟随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明长城红水堡遗址。由于被企业矿料、废渣等长期侵占,明长城红水堡遗址周边正常的地貌被大面积破坏,残留着被机械碾压过痕迹的地表,植被已被破坏。

  曾经兵戈铁马的明长城红水堡遗址,被严重风化侵蚀,不复当年建筑物的宏伟形貌。透过围着的铁丝网,记者看到,长城红水堡遗址前面的地上矗立着的一块石碑,从上至下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景泰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最下面一行写着:甘肃省人民政府2015年8月26日公布。

  长城是中国古代中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的重要物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保卫国家安全、促进民族融合的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

  督察组指出,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统筹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甘肃省发现,白银市一些县区违规开采矿产,对文物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10月13日,督察组暗查发现景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渣堆位于明长城红水堡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督察组 供图

10月13日,督察组暗查发现景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渣堆位于明长城红水堡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督察组 供图

  督察指出,2016年10月,甘肃省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公布全省长城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以来,景泰县景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昌盛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违法占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红水堡遗址建设控制地带499.7亩、213.6亩,设置料堆渣场15处、4处,堆放废渣约150.8万立方米、79.3万立方米。

  违法侵占由来已久

  资料显示,景泰县景宇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景泰县昌盛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红水石英石矿)成立于1999年12月,2011年接收景泰长城冶炼有限责任公司采矿权转让。

  当地主管部门称,景宇矿业和昌盛冶炼两家企业自成立以来,长期在红水堡遗址内堆放砂石料并放置开采设备。

  2015年8月11日景泰县文物局成立。2016年10月9日,甘肃省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公布全省长城保护范围的通知》,公布长城墙体两侧及其附属建筑周围50米属于保护范围。2016年10月9日,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全省长城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公布以长城保护范围(50米)为边界向外延伸5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据称,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景泰县文物局多次在巡查中发现红水堡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存在企业堆放砂石料现象。经景泰县文物局与原景泰县国土局对接,企业砂石料占用红水堡文物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范围4处,涉及面积77.26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当地主管部门表示,两家企业未经文物主管部门审批,擅自在城堡内外施工,堆积砂石料,损害了景泰县红水镇长城保护点建控地带环境风貌,由此认定,两家企业的开采行为属于违规开采行为。

  历时多年整改仍未完成

  景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15年8月至今,景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多次对红水堡及周边进行现场检查,并通过约谈、下发整改通知书、停工通知书等方式,督促企业对红水堡遗址及周边附属建筑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督察组指出,景泰县文物保护部门采取了约谈、下发整改通知书、停工通知书、罚款等措施,要求企业整改违法行为,但截至2023年11月,整改仍未完成。

  分析原因,督察组指出,“白银市一些县区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对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重视不够,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差距明显。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监管不力,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到位。”

  明长城保护已迫在眉睫

  长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文化遗产。景泰县处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而景泰这一段长城,也是抵御外族入侵的前线。

  如今,明长城红水堡周边历史风貌和生态环境均遭到破坏,见此情景,督察组成员现场痛心表示,“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守护好明长城这一国保文物,已经是迫在眉睫”。

国是直通车记者跟随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明长城红水堡遗址。阮煜琳 摄

国是直通车记者跟随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来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明长城红水堡遗址。阮煜琳 摄

  此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遭严重破坏,曾多次被媒体曝光。2015年,甘肃省景泰县明长城索桥堡段墙体遭人为破坏,索桥堡遗址本体和环境分别遭到破坏,长城烽火台七座墩被铲挖。据报道,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泰县明长城索桥段遭破坏案件中,景泰县文化、水务、国土、环保等4个部门和芦阳镇5名责任人受到党内警告、开除党籍和行政免职等党纪政务处分。

  2017年,有媒体报道“甘肃明长城遗址遭农田啃噬,有的成农户羊圈院墙”后,当地明长城遗址保护状况曾引起社会关注和担忧。甘肃景泰县官方当时回应称,当地长期重视并通过多种途径保护长城,但因其分布范围广,自然条件差,保护需要大量经费和人力,仅靠当地,保护经费相对有限,需要全民参与。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董耀会日前在景泰县召开的明长城及附属建筑生态环境整治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长城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明长城保护工作力度,使长城蕴含的价值得到永久延续。

  该专家表示,要进一步理清明长城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思路,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充实整治方案,形成问题整改的工作合力。要切实拿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整治方案,推动景泰县明长城保护和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整改到位。(文/阮煜琳)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