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对待虚假信息必须“就地消毒”

发布时间:2024-11-24 18:58:50 来源: sp20241124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对待虚假信息必须“就地消毒”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在全球聚焦巴以冲突的当下,把中国海军、以色列货船、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组合在一起,编造出“中国军舰对遇袭以色列货船的呼救视而不见”的剧情,加上“美联社”作为“信源”,再配上一张中国军舰图片,一条流量达数百万的帖文就在社交平台“X”上生成了。然而,这位粉丝达十多万、名为Megatron的“大V”很快被打假: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消息。

中国海军权威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此为“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帖文下也很快被其他用户辟谣:这则新闻从没有被美联社报道过,帖文配图也不是在红海,而是2016年拍摄于柬埔寨。与这则假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恰恰相反的事实是,15年前的今天,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始远洋护航。15年间,中国海军累计派出45批编队、150余艘舰艇、数万名官兵,完成1600多批护航任务,解救、接护各类船舶近百艘,展现大国担当,广受国际认可。

这位社交媒体“大V”出现在假新闻满天飞的西方舆论场并不稀奇。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流行起“打疫苗会将魔鬼打进身体”的谣言,鼓动民众不打疫苗不戴口罩,甚至还有“5G传播病毒”的阴谋论,导致信号塔遭蓄意破坏,让公共卫生专家哭笑不得。

长期以来,西方舆论擅长用虚假信息攻击、抹黑他国,近年来一些西方势力更是患上了“逢中必反症”,造谣抹黑中国成为他们吸引眼球、获取利益的重要途径。一些西方“大V”针对中国人权状况、新冠病毒起源等问题炮制大量谣言,“中国起重机执行间谍任务”“中国产口罩暗藏5G天线”等荒诞不经的谎言不时搅扰舆论场,一些政客和媒体也参与其中,企图误导国际舆论。

或为获取点击量,或为谋取商业利益,或出于意识形态偏见,这些假新闻和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假新闻导致公众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假,有的制造对立情绪,有的引发社会混乱。制造虚假信息也常常成为一些政治势力用来激化矛盾、煽动仇恨的手段,加剧社会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言论自由不是“造假自由”。面对社交媒体上假新闻泛滥,确保信息真实成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当务之急。世界多国专门立法,整治假新闻和虚假信息。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信息真实性,对胡言乱语的“大V”们强加约束。权威媒体和机构应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加强信息核查,为舆论场供给真实信息,对虚假信息进行“消毒”。公众应当保持理性,加强信息辨识。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构建一个更为真实可信的舆论氛围和信息环境。

(责编:苏缨翔、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