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1:00:03 来源: sp20241117
坐地铁遇不文明行为如何应对?
高峰期拥挤时乘客受影响概率较大 各地“重拳”整治地铁违法违规行为
地铁是不少城市的交通大动脉,为市民上班、上学、商务、就医等提供快速便捷的通勤服务。记者近段时间在多地乘坐地铁时发现,在人员来源广、密度大的地铁空间里,不时有个别不文明行为出现,比如拥挤时的“面面相觑”、手机外放声音、双肩包“打脸”等。如何提高市民乘坐地铁的体验,提升地铁文明指数?对此,各地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这些现象,经常坐地铁的市民又有什么好建议?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伟良
高峰期的“尴尬瞬间”:被异性“面对面”盯着看
近日,记者在早高峰时乘坐了一趟人流量较大的地铁线。沿途每经过一个站,车厢人数都会增加,车厢变得更加拥挤,一些站点由于实在太过拥挤,甚至出现记者跟陌生人“面面相觑”的场景,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乘客都会拿出手机来缓解尴尬。
与记者的遭遇类似,市民王女士表示,她搭乘地铁时也曾遇到跟异性“面对面”的尴尬场面。王女士表示,因为当时车厢较为拥挤,对方又一直盯着她,让她略感不适。“即使是同性,面对面有时也会有些尴尬,何况还是异性。”
市民杨女士也表示,自己乘坐地铁时偶尔会遇到这种尴尬场景,但如果对方盯着自己看,她会避免直视对方,会通过扭头或以看手机等方式来避免“面对面”。“如果对方是故意盯着你看,可以友好地和对方沟通,让对方转移视线。”不过杨女士也表示,一般到了下一站,就会有人下车,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调整站位来避免跟异性四目相对的情况发生。“下一站会尽量跟同性乘客站在一起。”
影响他人站立空间:再拥挤也要腾出“手机位”
如今在地铁上,很多人都养成了看手机的习惯。然而,这种习惯有时也可能给他人带来不便。记者在早晚高峰乘坐地铁发现,无论地铁上多么拥挤,一些乘客的视线总离不开手机。即使是到了“前胸贴后背”的拥挤程度,依然会腾出一只手来看手机。
比如,车厢拥挤时站在记者旁边的女孩拿出手机在看,手机屏幕距离她的眼睛不过10厘米左右。记者观察车厢里用手机的乘客,有的在看短视频,有的在刷电视剧,也有的在打字聊天。市民王女士表示,地铁车厢拥挤时,看手机多少也会占用空间。记者乘地铁时也尝试拿出手机,但需要将手机屏幕置于10厘米开外的距离,才能较为舒适地使用,但会对周围站立的乘客产生一定影响。对那些有座位的乘客,看手机对其他乘客的影响较小,而站立看手机的乘客,往往需要在身前“空出”半个人的位置;同时,地铁里看手机也容易发生意外,记者就观察到有位乘客一只手拿着手机看,另一只手扶着车厢扶手,但手机不慎滑落要弯腰去捡。
不过也有市民表示,早晚高峰人流较多,手机拿在眼前“更加有安全感”,并且放在口袋里也怕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此外,对于地铁通勤时间较长的市民来说,在地铁上看剧或刷短视频也是一种放松,因为回到家往往还有别的事情要忙。
视车厢为“私人空间”
个别乘客将手机声音外放
记者采访时发现,外放音乐是不少市民较为反感的地铁不文明行为。记者在搭乘早晚高峰班次时未发现有外放音乐的现象,很多上班族都会戴上蓝牙耳机,在刷剧和观看短视频时不会产生噪音;不过当车厢里乘客较少时,记者就看到有个别乘客外放手机声音,将他们手机里的短视频、有声书或微信语音内容全部“公之于众”,仿佛将地铁车厢当成了私人的“娱乐包间”,个别手机的外放音量很大,甚至整节车厢都能听到。
记者发现,有的人经过其他乘客提醒会停掉外放声音,也有的人会继续我行我素,不听劝阻。为什么会选择声音外放呢?记者发现,其中有少数是中老年人,本身听力不太好,也没有佩戴耳机的习惯。记者随后询问一个也将手机声音外放的年轻人,他表示,耳机戴的时间长后耳朵会有疼痛感,于是直接将声音外放。“反正现在这节车厢上人很少,影响不到别人。”还有的人认为,使用手机外放,只要声音不大就不会打扰到别人。市民胡先生对此表示,声音外放太大肯定惹众怒,但即便音量控制在一个较小范围,还是会影响到旁边个别乘客。
记者了解到,根据交通运输部2020年4月起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乘客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认为该行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记者也曾就此咨询了相关的地铁工作人员,对方表示,遇到这种行为,乘客可自行劝阻,也可寻求工作人员帮助。“地铁车厢是公共场合,乘坐地铁时要注意静音,看短视频、听音乐应戴上耳机,声音不要外放,以免影响他人。”
地铁“背包客”
挤占空间还容易“打脸”
记者发现,除了携带行李箱的乘客以外,不少市民都会携带双肩背包乘坐地铁。市民张先生表示,背包里有充电宝、充电线等工具,缓解外出时的充电焦虑,此外有时也会带电脑出门,方便处理临时的工作任务;市民杨女士则表示,出门会带一两件衣服,方便出汗后更换,用背包装着更方便携带。
记者发现,有的乘客会在乘坐地铁时将背包背在胸前,大部分则将背包正常背在后背,但无论是哪种背法,背包进入地铁车厢后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尤其在早晚高峰会让车厢显得更加拥挤。记者在乘坐地铁时就遇到一些背着大双肩包的乘客,他们进入车厢后并未卸下双肩包,一个人相当于占了1.5~2个人的站立位置,在车厢拥挤的情况下,站在其背包后面的乘客容易被背包“打脸”,或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对此,广州、深圳地铁也在车厢广告上倡议,乘坐地铁时背包进入车厢后应将背包卸下,拎在手里或放在脚边,这样能空出更多位置,也不容易与周边的乘客发生碰撞。不过也有市民表示,在早晚高峰期进入车厢后并没有空间完成卸包的动作,又或是因为注意力全在排队进车厢而忘记先卸包。市民张先生表示:“地铁可在乘客排队候车时进行广播,呼吁大家手拎背包,这样上车后更不容易被地铁门夹到。”
各地加强管理 对地铁不文明行为“开罚单”
针对地铁车厢上可能存在的不文明行为,近年来各地也不断地出台措施加强应对。如以往高峰期常见的乘客强行挤上车的行为,各地的地铁通过缩短发车间隔、增加发车频次及清晰告知列车抵达时间等管理手段,如今该行为已经较为少见。而对于可能出现的车厢不文明行为,各地也明确了处罚细则:
在北京,为确保良好的轨道交通运营秩序和乘车环境,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会同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地铁运营企业,重点针对“霸座”、车厢内进食、“扫码”推销、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等五类轨道交通内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开展联合治理行动。记者了解到,对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的不文明行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不构成违法的不文明行为,将由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依据相关法规,视具体情况对不文明行为人进行处理。
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广州将对乘客的一些行为予以明确的处罚。如随地吐痰,便溺,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的,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携带宠物、家禽等动物乘车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吸烟(含电子烟)的,处五十元罚款;对强行上下车、在车站或者列车内滋事斗殴、猥亵他人或者偷窥、偷拍的行为,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单位有权予以劝阻和制止,并由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条例规定的相关处罚,受访市民均表示支持。
而在深圳,深圳市公安局轨道交通分局在地铁内推行“敬告式执法”,针对当事人有违法风险,但尚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由民警和运营单位开具《法律敬告书》,告知违法后果和相应处罚依据,督促当事人纠正整改,强化守法意识,推进矛盾隐患的前端化解。(广州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