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1:37:48 来源: sp20241201
11月13日,文旅部发布《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国内旅游市场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份三年计划,是为了解决当前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哪些问题?又提出了哪些针对性的措施?更好提升的方向和方法又是什么?《新闻1+1》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共同关注:未来三年,国内旅游如何提升?
旅游市场的突出作用,何以体现?如何量化?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2009年国务院曾提出,未来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个词怎么去定性?当时我们给出了一个5%的定量指标,也就是说旅游的总消费要占GDP的5%。这个数字在2009年的时候提出来,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经济体量的扩大,旅游业的消费也要随之扩大,否则这个比例就不对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去讲,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除了消费以外,我们还要拉动投资、拉动就业。现在看来,我们旅游业在投资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很多投资还是侧重于山山水水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针对科技赋能、文化引领,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方面的投资,我们还需要加强引领。
如何看待国内旅游提升计划的出台时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我觉得这份文件的出台正逢其时。推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既定的目标,要长期践行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有序扩大出游的基础,增加旅游消费的频次,扩大旅游消费的份额,最终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我们国家尽管已经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但是大基数、稳增长、低消费还是基本国情,比如在2019年,尽管出游人次超过60亿,但平均到14亿人口来看,我们的人均出游率也只达到4.3次,和韩国等周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倍以上的差距。所以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旅游的权利,提高出游的频次,提升旅游的消费和游客的满意度是我们既定的目标。尽管过去一年我们旅游业“高开高走”逐渐回暖,尽管过去每个季度、每个节假日的旅游数据都是越来越高,但是和2019年相比,我们增加的幅度还不是很高,距离我们推动旅游业走向内生性增长,理性的繁荣,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要千方百计稳住消费预期,提升旅游消费的信心,这是政策的主要目标,所以说这份文件的出台是正逢其时。
国内旅游市场是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基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需要协调发展。其中,国内旅游也是入境旅游的基础。如果我们的基础设施建立不起来,如果我们的服务提升不起来,那么入境游客也不会来的。为了贯彻落实国办的文件,据我所知,有关部门也正在制定入境旅游振兴计划,这和国内旅游提升计划是一个“姊妹篇”。如果我们国内旅游市场的基础提高了,我们的服务品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都完善了,就会形成“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新空间。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30项主要任务的重点在哪里?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我个人最关注的是优质旅游产品的供给,包括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还有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推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区建设。只有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供给,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旅游需求。除了产品以外,我们还要关注市场的环境,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监管和示范引领。我注意到,这份文件中提到对民宿要有相应的标准引领,还有旅游信用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实施“信用+”工程做了相应部署,让广大游客比较在意的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等恶性事件空间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这是我们的目标。
如何推动更多新的旅游产品进入市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首先,传统的产品价格要往下降一降,新的产品才会进入市场。随着游客出去得越来越多,市场变得越来越厚实,旅游企业的创新空间就会越来越大。比如City walk(城市漫游),不仅去看街景,渴了还要喝饮料,还可能坐下来喝一杯咖啡,饿了需要餐饮,可能还会去参加一些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方面都给旅游企业的创新投资带来了一些新的空间。比如一些小而美的旅游项目,能不能在城市街区中布局,都是值得思索的方面。
提升旅游体验,最重要的还是落实好带薪休假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我们要通过节假日制度安排不断优化,来提升广大游客的获得感。但从根本上去讲,我们还是要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让广大游客实现“我的行程我做主,我的时间我也要做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旅游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