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院士俞汉青院士谈人才培养:有管理有要求有关怀

发布时间:2024-11-09 13:29:34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合肥12月22日电 (吴兰 厉春)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执行主任俞汉青近日在谈人才培养时认为,人才培养要在学业上严格要求、过程中悉心管理、生活上人文关怀。

  满头白发,笑容可掬……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15期“众言沙龙”活动上,俞汉青应邀作《守望青山绿水 勤耕攻关育人》主题报告。

俞汉青院士作客“众言沙龙”。胡毅洋 摄

  在俞汉青看来,中国科大有一张“安静的书桌”,选择到科大任教,是他的一个重要且正确的决定。入职23年来,俞汉青一直专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科学问题,致力于研发适合国情的污染控制新技术,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全链条研究,并在好氧微生物颗粒处理技术、新概念污水处理厂设计建设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俞汉青见证并全程参与中国科大环境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之路,从刚进校没有环境学科、没有现成的实验室,到中国科大“环境/生态学”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他身体力行地教导学生,并克服诸多困难,带领团队拓宽思路、联合共建,最终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合作建成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

  俞汉青总是早早地来到实验室,实验成功的喜悦和获得感,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他认为,作为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形成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打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土壤;面对青年学生,密切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应及时对学生的需求作出反馈,换位思考,理解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想法,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困境。

俞汉青院士作客“众言沙龙”。胡毅洋 摄

  在报告中,俞汉青用大量亲身经历讲述育人经验。2004年起,他担任多位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对于少数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耐心做其思想工作,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多位已濒临退学边缘的学生重新回到优秀学生行列。

  关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俞汉青认为,老师和学生面对问题都要调整心态,一旦发现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做出准确判断,出现心理问题及时向相关机构寻求专业帮助,积极干预;要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疏解情绪,鼓励学生通过音乐、运动、结伴旅游等方式,给情绪找一个出口。作为导师,要适当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每年元旦,俞汉青课题组都会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的同时,让他们增强团队精神、了解未来就业方向。

  “人才培养是必须做,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件事。”俞汉青表示,面对新生的学业问题,可以让师兄师姐帮助他们适应环境,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让新生在学术上少走弯路,建立良好的传承机制。根据学生的特性,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量体裁衣,并且持续更新培养方案。每周一、周二,俞汉青都会单独找学生交流。当他发现学生有畏难情绪或拖拉状况时,会适当给学生压力,增强紧迫感、提升执行力,用恰当的方式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

  环境学科与化学、生物、工程等专业相关,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往往会碰撞出新的火花。俞汉青课题组保持与国外优秀实验室的经常性交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他们参加其他专业的讲座和研讨会,鼓励他们运用其他学科理论、设备与技术解决问题。

  俞汉青认为,有效的人才培养要有管理、有要求、有关怀,在学业上严格要求、过程中悉心管理,生活上人文关怀,把好“招生、培养、毕业”三大关口,努力做到“严进优出”。面对部分学生出现的躺平心态,俞汉青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应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多作“心灵的沟通”,不能一味说教或灌输心灵鸡汤,用一些身边实例让学生看到科研和学术的可行性,让他们感受到前途光明。(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