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便是轻伤重伤之别 法医讲述于欢案“案中案”伤情鉴定

发布时间:2024-12-26 04:03:39 来源: sp20241226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实习生 张若琂

  多年前,一起杀人案引爆全网,那就是发生在山东聊城的于欢刺杀辱母者一案。鲜为人知的是,此案还有一起案中案。近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法医临床学研究室副主任法医师陈捷敏向《法治日报》记者讲述了这起案件。

  2016年4月14日,山东女企业家苏银霞被人用暴力催债,其儿于欢因见母被辱,便用水果刀刺伤4人,致使其中一人当场死亡,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020年11月18日,于欢减刑出狱。

  案发时于欢不过是一个22岁的小伙子,一时的冲动既给他人带来伤害,也让其身陷囹圄。当时除一人死亡外,其实还有一人也几近丧生,此人名叫郭涛(化名),是催债人员中的一员。于欢挥刀伤人时,郭涛被刺中右胸,曾一度出现心搏骤停,后被抢救生还。

  郭涛的伤势被当地某鉴定机构鉴定为轻伤二级。他提出异议,警方委托司鉴院再次对其伤情进行鉴定。

  陈捷敏是这个案件的第一鉴定人,对于这起案件,她印象非常深刻。“这个案子的焦点就在于对血气胸致肺压缩程度的计算,这是认定郭涛究竟是重伤还是轻伤的关键所在。”陈捷敏告诉记者,对血气胸及胸腔体积的测量是为了计算伤者当时肺压缩的程度,如果大于70%就达到重伤标准。

  然而对于肺压缩程度的评估,很多鉴定机构都是采用肉眼查看CT片这种“估计”的方式,很难作出准确判断。

  2016年7月21日,警方带着检材——光盘刻录的原始CT资料,以及伤者郭涛来到司鉴院。

  或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要将CT图片刻录在光盘中?直接将片子带来不是更加直观吗?其实不然。陈捷敏告诉记者,原始的CT图像会输出数百张图片,而医院给的片子中只有数十张图片。“放到电脑里面,我们可以用专业的绘图测算软件,查看每一张图片,把肺压缩的部分抠出来,计算面积,最后再将所有图片累计测算出肺压缩的体积。”陈捷敏说。

  一共490多张图片,光看片子就花了一天多时间,从早算到晚。“技术上不复杂,就是麻烦,得一遍一遍地算,以确保结果是可靠的。”陈捷敏说。

  “既然CT影像可以准确计算肺压缩体积的话,伤者来不来现场是不是没什么影响?”记者问。

  “当然不是!不论我们的检材是什么,都是以人为本的。”陈捷敏告诉记者,在鉴定的过程中,他们都会要求鉴定对象来现场,为他重拍CT片,看伤势恢复情况,同时要百分百确认检材片子和现场片子同属一个人。

  多年的从业经验让陈捷敏明白,在鉴定工作中,严谨最重要。

  经过测量,陈捷敏发现,郭涛肺压缩的体积可以精确到71%,刚好超出重伤认定的标准线1%。“所以说精确非常重要,只多了1%。”她感慨道。

  不过这只是对最主要的指标进行了确认,要认定其为重伤,还需要其他证据辅助。

  陈捷敏仔细研究了郭涛的病历,发现其被送往医院后,曾发生过长达3分钟的心搏骤停,情况非常危险。“当时好在及时抢救,试想如果骤停发生在医疗机构外,他很有可能就没命了。”陈捷敏说。

  此外,她还发现郭涛在受伤以及随后的治疗过程中,失血量非常大,甚至出现了失血性休克的现象,综合各项指标,她认定郭涛的伤情为重伤。

  最终,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在当年的10月13日,陈捷敏作出鉴定报告:评定伤者为重伤二级。

  “正常来讲,我们是30个工作日就会出鉴定结果的,但这个案子从一开始收到委托人寄来的材料到出具报告,我们差不多花了5个月时间。”陈捷敏说。

  “并不是因为技术上有多困难,或是案情有多复杂。关键还是为了那1%,因为毫厘之间天壤之别。”她说。

  最终司法机关采纳了陈捷敏的鉴定意见,以重伤标准对案件进行了处理。

  对于欢案,陈捷敏一直在关注。她说:“媒体的报道我都在看,整个案件充斥着正义与邪恶的讨论。”这让记者非常好奇:“您的鉴定有没有受到舆论影响,尤其是否因对某方当事人的同情或者理解,而影响了判断?”

  “不会!我是法医,我要做的是还原真相,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带任何私人感情。”陈捷敏的回答很坚决。(法治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