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风华正茂的大好时代——访英国剑桥大学前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

发布时间:2025-01-01 19:13:15 来源: sp20250101

  【理响中国】引领风华正茂的大好时代

  ——访英国剑桥大学前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东升西降”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曾长期担任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的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就是这样一位专注于该议题研究的中国问题专家。2009年,雅克所著《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一书指出,21世纪的西方将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崛起改变的将不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这一观点至今仍是海内外学术界的讨论焦点。2016年,雅克的《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中文版)出版后再次引发关注。该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立体、真实的中国,探讨了中国何以引领世界的未来、成为真正世界性大国的基因、如何融入世界体系等议题。

  近日,雅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日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型大国,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体。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经历了由国际体系追随者到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转变,由全球化进程接受者到全球化潮流缔造者、影响者的转变。这一转变堪称世界范围内非同寻常的历史性事件,代表着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

  展现更加自信的国际姿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展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姿态。您对此作何评价?

  雅克:我认为,当前的中国无疑正处在一个真正的新时代、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好时代。与西方政治话语中“未来”的缺失相比,中国对未来有着长远的战略规划,这与习近平主席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密不可分,这些决策是历史性的决策,也是划时代的决策。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今日中国,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政府官员的实干意识和人民对于国家治理的参与热情。治理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并非易事,而习近平主席做到了这一点。

  中国的领导人展现出一种极为突出的政治领导力。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理念,体现了他对于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当代大国的雄心壮志。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框架下,新时代的中国在外交领域大有作为。与过去相比,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理念经历了一些明显变化,今天的中国展现出更加外向、更加开阔、更加自信的国际姿态。

  我认为,过去一年,中国外交领域有两大硕果备受关注:一是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并由此掀起了中东“和解潮”;二是中美元首会晤,这一事件堪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近期,我饶有兴趣地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4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通过贺词向世界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蓄势待发的中国,并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在新的一年将继续坚持的方向、政策与方针,例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这是一种豪迈的宣告,一种既着眼国际全局又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宣告。

  今天的中国正在创造并引领一种新型国际范式。对于自己正在行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也有着比以往更为确定和清晰的判断,并勇于向世界主动展示这一道路,与各国积极共享这一道路带来的机遇与福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有种别样的亲近感,因而能够感同身受。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需求,中国比美国等所谓富裕西方国家都更为清楚、更为理解。这也是今天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能够如此血脉相依,数量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乐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

  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强劲生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说,对于许多西方学者而言,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痛点在于,他们在思维深处不够了解中国模式。您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雅克:在我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全然不同于西方主导的现代化道路,是一种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新型现代化之路,它的成功践行可谓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赶超”。相比于其他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稳定性和延续性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这一优势帮助其打造了从中央到地方富有才干的领导团队和各类社会精英群体,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有着决定性作用。与西方国家越来越强的“离心力”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各个阶层、行业、地区有着一种“共识性”。

  在实施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尤其引人注目。现代化的高铁、公路串联起了整个国家,全中国因此互联互通,市场也能够自然而然地扩大和拓展,这对于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有着直接的助力作用。此外,中国在电动汽车、绿色产业、数字化等现代化领域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有一种声音,即坚信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进行重大创新。我认为,这是个严重误解。事实上,中国已从近代所倡导的“西学东渐”“以西为师”转变为如今全方位的自立自强。中国不再盲目照搬西方的学术、技术和思想,而是鼓励一种适用于中国实际国情的社会创新与科技研发氛围。今天的中国实现了许多关键性技术的重大突破,一跃成为全球多个技术领域的“领头羊”。

  曾经,世界范围内的大型技术公司几乎都属于美国,硅谷技术在全球有着垄断地位,谷歌、苹果等美国公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如今,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域完全有能力与西方国家竞争。过去十年间,以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中国大型企业相继涌现,它们拥有着当今世界上最为领先的技术,达到了和美国顶尖技术公司并驾齐驱的地步。中国创立的TikTok(抖音海外版)在多个国家受到热捧,并成功适应了多种海外文化。

  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故事,一些西方学者扬言中国模式无法持续。然而,如果我们看看中国在国家现代化治理领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看看皮尤研究中心全球调查的结果,看看中国人民对国家治理的满意程度,以及中国政府在公众当中的支持率,就会发现中国模式拥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完全可以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曾经,西方未曾真正接受过中国,并将其标准化的思维、制度、规范投射到中国身上。如今,中国发生的变化举世瞩目,西方必须尝试去理解这种变化,理解中国变革的促成因素。中国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不会像西方那样。中国模式与西方截然不同,这种区别很久之前就存在,今后仍将延续。

  中国经济将更加强大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说,从经济角度而言,中国在过去和今天都是世界强国。请您阐述这一点。

  雅克: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习近平主席所采用的治国理政方式成效显著。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根据相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GDP的全球占比将超过30%,未来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比欧洲与美国的经济总和还要大。尽管这只是预测,但我对这一预测表示乐观。

  值得提及的是,1820年,当时中国GDP占全球比重也超过30%——这说明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20年后的中国国力随着百年屈辱史的到来虽由盛转衰,但百年屈辱史并未带来失败主义的心态,相反,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如今的中国重现往日荣光,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的英国虽然建立了一个拥有世界1/5人口的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但鼎盛时期的英国国内GDP只占当时全球GDP的8.5%。

  刚刚过去的2023年,于全世界人民而言都是一个艰难的年份。这一年全球发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国际性事件,中国也经历了很多未曾经历的社会性挑战。根据国际机构的多项数据,即使面临走出疫情余波的压力,中国在2023年各领域的表现依然令人称赞,可以说,比当今任何一个西方大国都要出色许多。中国式现代化以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方式加速推进,并掀起了全球疫后经济复苏的涟漪。

  我认为,得益于巨大人口规模所带来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实力在未来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强大到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无法比拟,即使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鼎盛时期的美国也难以企及。西方国家必须承认,当今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十分了不起的过程。

  西方的回应方式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中国的崛起和西方的衰落,正在改变两个世纪以来的世界状态,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西方心态危机。能否请您详述这一点?

  雅克:西方国家在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预测方面总是“慢人一步”。二战后,国际体系一直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国所主导。但必须指出,如今的世界形势与10年前大不相同。一方面,欧美西方国家衰退之相日益明显,尤其是2008年蔓延整个西方的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衰退形势。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一种迅猛的势头崛起。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70%左右,而发达国家占比会下降至30%左右。

  中国的经济崛起、技术崛起对西方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历史上,西方强国未曾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如今,将中国视为威胁或挑战的声音广泛存在。西方强国未曾预料到中国的崛起能达到如此飞速的程度,也不愿相信中国的发展能如此超乎想象。

  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西方国家有一种急切感与紧迫感。对于中国的成功,西方国家拒绝承认且变得具有攻击性,甚至尝试策划一些中国倡议的“替代方案”,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加以回应。然而,我认为,这一回应方式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其本质是一种防御性应对。西方意欲阻止中国崛起的做法注定会失败。认为西方土地即“人间天堂”,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模式即西方模式,并以此作为衡量其他国家发展的国际“准绳”,坦诚地说,这种想法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

  中国文化尊崇“全人类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言,要把握中国的当下及未来发展,就必须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议题,您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意义?

  雅克:的确,文化在中国社会传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的遗产是一种文明的遗产,中国的传承也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中华文明拥有一个鲜明特质,就是在时间长河中保持的强大连续性、不间断性。正因如此,中国数千年的悠久文明得以从殖民主义的破坏中幸存,得以从一次次的历史低谷中反弹。

  若把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传统相比较,我们会发现,西方传统更为强调武装力量和军事实力,这一力量被视为“现代大国核心”,而对于中国而言,文化的力量远比武装力量和军事实力重要。一直以来,中国社会大力推崇文化软实力,这一传统极大地促成了今天中国的成功。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决定了中国人民对个人与政府的关系、国家与世界的关系有着特殊的理解与认知。在中国,国家政府被视为社会的守护者和化身,这在许多西方国家不可想象。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对“全人类文明”的尊崇之上,这构成了中国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中国致力于实现一种理想的、超越国界疆土的人类大同社会,而并非向他国传播或强加自己的价值观。

  然而,对于主要西方强国而言,“普世性”集中体现为将世界其他地区的土地变为宣扬欧洲文化和思想活动的场地。在西方强国,“普世性”以一种政治控制和武装力量加以推行,其最高形式即为“殖民主义”,这构成了历史上西方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联系的主要方式。仅从14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500年间,英国与法国发生的战争就多达142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期的中国未和任何国家发生过战争,未侵略任何国家的土地或干预过任何国家的政治。即使是中国历史上的朝贡体系,其本质上也只是一种与远邦近邻建立起的文化体系,而非军事制度或政治手段。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但仍保持着克制与谦逊。

  如今,通过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议,中国将自己卓有成效的发展模式与中亚、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共享,许多国家也借此机会改变了命运。在这些地区,人民币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方案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西方国家必须面对这一现实。除了设置障碍、技术封锁、加强政治力量之外,西方国家必须找到在当今世界与中国打交道的妥善方式,探索如何把中国作为旗鼓相当的竞争者并与之共存。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白乐)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