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4:55:07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陕西渭南3月20日电 (杨英琦)“和从前总往地里跑的时候不同了,现在我用手机就能控制大棚的温度、湿度,智能化管理大大减少了我的劳动量,省心多了。”当被问及冬枣种植现状,村民李建斌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最得力的“务农工具”。
李建斌所在的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范家镇井庄村,地处黄河中游最大的河滨湿地区,素有“关中小江南”之称。该村冬枣种植面积达3100亩,为主导产业,此处的冬枣成熟早、品质优、效益好,是大荔县冬枣优势主产区,已成为全镇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枣农正在采摘冬枣。资料图 大荔县委宣传部供图记者了解到,该村围绕“大荔冬枣第一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建设井庄村日光温室冬枣示范园。园区投资929.4万元,重点打造水肥一体化、卷帘卷被远程控制、温度湿度远程控制、安全监管远程控制等全智能化日光温室冬枣生产基地。现已建成63个温室大棚,将全村脱贫户305人纳入园区,实现村有集体经济收益,户均有果业收入,人人有就业门路。
李建斌与乡亲们种植的冬枣多在大棚中,而大棚作物最需要的就是监控温度与湿度。“大棚冬枣的管理非常严格,必须要把控好光照、温度,合理用药施肥,不断总结经验,根据长势灵活调整、精细管理。”不同以往频繁走进大棚观察温度与湿度,李建斌向记者展示,手机上安装相关软件后,他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棚内温湿度数据,并包括高低温预警功能。而大棚的温湿度控制得当,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为渭南当地的冬枣大棚。资料图 彭一鹏 摄如今,如此借助科技提升农业管理水平的案例还有很多,安仁镇伏坡村给大棚装空调提升棚内温度、两宜镇东高城村给高石脆瓜温室大棚铺设地暖提升地温……设施农业既是渭南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地处陕晋豫三省结合部、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地带的陕西省渭南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是西北地区优越的农业生态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陕西粮仓”之称。
渭南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陕西粮仓”之称。资料图 彭一鹏 摄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渭南在农业领域产生了众多“金字招牌”。富平柿饼、白水苹果、临渭葡萄、大荔冬枣等一批土特产品驰名中外。渭南市农业生产常年走在陕西省前列,粮食、水果和蔬菜瓜类总产分别占到全省的20%以上、35%左右和30%以上。
经过自动化、程序化、智能化生产,一袋袋面粉从陕西粮农富平西瑞面粉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源源不断传输出来;对重量、外观、糖分等指标进行识别测量后,白水县润泉物流中心的水果自动化分拣设备将一批批苹果分选为不同等级,装箱后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在临渭区的葡萄产业园,每一株葡萄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用手机扫一扫每串葡萄套袋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葡萄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
渭南果农的葡萄园喜获丰收。资料图 彭一鹏 摄记者了解到,随着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的可能性变小,新品种研发、种植模式创新、农业机械的推广等环节成为该市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侧重点。与此同时,持续深化数字、生态和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及运用,也意味着当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在“进行时”。
近年来,渭南各县(市、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已较为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白水苹果”“大荔冬枣”等九大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加快构建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七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截至2023年,九大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39.54亿元,七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已近千亿元。
产自渭南的苹果“整装待发”,供往全国各地。资料图 彭一鹏 摄此外,随着互联网所带来的农业信息差日渐消弭,曾经南方“限定”的农业产业也在关中大地落地生根。澄城依靠设施大棚实现了火龙果、甘蔗等热带水果的“南果北种”;蓝莓这种“极易水土不服”的水果渐成气候;大荔县渔业养殖水面最大的范家镇则大量养殖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
在渭南,科技驱动、基地推动、企业带动和品牌拉动,正成为推动这座特色农业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型的强劲动力,在这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