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情缘(随笔)

发布时间:2024-11-02 03:47:39 来源: sp20241102

  高安采茶戏是江西极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高安人对家乡的热忱,就在那一出出采茶戏里。小时候我在乡下长大,没少见识乡亲们追戏的热情,那劲头一点儿也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我的老家上湖乡,出了许多采茶戏名家,在当地家喻户晓,我几乎是听着那些名号长大的。

  早年娱乐少,没电视,除了放电影,就是看戏。县里剧团农忙前后都会来唱戏。只要一说剧团来了,不得了,饭也顾不上了,家里的活儿也先扔一边去,欢腾劲儿比过年还热闹十分。也不管多远,端了小板凳,扛了大条凳,牵儿唤女,呼啦啦就往唱戏的地方赶。我小时候跟着祖母赶过好多场戏。祖母人缘好,似乎哪个村都有朋友亲戚干姐妹,这样就不用自带小板凳了,对应村子的熟人早早就给我们占了位子。赶戏对于我这个小不点儿来说是有些辛苦的,小脚来回捯腾也跟不上大人们。于是,同去的叔伯就把我往肩上一扛。

  不管多闹腾,只要戏一开锣,台下瞬间安静。随着戏台上剧情起伏,人们脸上表情跌宕变化,唱到精妙处,叫好声四起。有那来得晚的,遗憾得啧啧连声,央着邻座给讲,可谁顾得上呀?“先看先看,莫吵莫吵,等下哇……”一等等到戏散场,各自打道回府,漆黑的乡村夜晚人声鼎沸,手电筒的光交织撞破,晚风四起稻香阵阵,虫声蛙声犬吠此起彼伏。第二场的热闹开始了,人们在路上互相讲戏评戏,有人意犹未尽开始唱起来……我常常还没到家,就伏在谁背上睡着了。

  老家人都说,采茶戏是长在高安人的魂脉里的,那些唱腔不用学也会。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最初是不大信的,至少,我就不会。直到有一回,在北京,来自各地的同学聚在一起聊家乡,就聊到了家乡戏。河南的唱豫剧,安徽的唱黄梅戏,广东的唱粤剧,江苏的唱昆曲越剧……反正大家都露了一手。轮到我时,再三推托,实在过不了关,憋了半天,福至心灵一般,竟然就哼出调调来了。我突然就有些明白了,采茶戏那样的乡音土调,其实是刻在骨子里的。说着乡音长大的我们,说着说着就能唱起来,唱着唱着就把话说了。

  我有一位同乡文友,常年在闽粤一带的大山里做工程。他排遣乡思的方法除了写作,就是唱戏。他说,想家的时候,来上一段采茶戏,就像找到了根底一样踏实。于是,我常常在他的视频里看到这样的一些场景:高亢的唱腔响起,大山被唤醒一般,应声四起,仿佛整座大山都唱起了采茶戏。即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这个在外打拼者的炽热情感。大概没有谁会笑话他唱得荒腔走板,也没有谁会忍心打扰他此时的信马由缰,只是安静地倾听,与他的乡愁共情。

  如果不是有多年在外求学的经历,我大概也很难理解那一出出戏里凝聚的对一座城的思念。如今,我却能感同身受。采茶戏,在我这样的人耳中,仿佛就带着高安城特有的温润宽厚。漂泊在外的人,或许就靠着这一缕乡音、一段乡戏来慰藉乡愁,让它回响在思乡怀亲的梦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0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