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1:52:12 来源: sp20241227
“我来自北方,对厦门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贵的。”
这是习近平1986年在厦门工作时说的一句话。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这年夏天,从河北正定南下履新的习近平踏上了这片热土,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抵达那天,刚好是习近平32岁生日。到经济特区工作,是习近平第一次走上市一级的领导岗位,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第一次亲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走马上任后,习近平马不停蹄开启了密集的调研。彼时,筼筜湖污染问题严重,城市污水大量排入,湖水变黑发臭,路人经过无不掩鼻,汽车路过要提前关窗,环湖住户常年窗户紧闭。曾经的“筼筜渔火”却成了城市的“疮痍”,老百姓怨声载道。
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生态保护,筼筜湖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道发展难题:究竟是以经济发展为先,还是以生态保护为重?
这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习近平给出答案:“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
1988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创造性地将治湖方略总结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拉开了筼筜湖蝶变的序幕。
经过持续的治理,筼筜湖水清岸绿、白鹭翩跹,从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湖变成了争相前往的“城市会客厅”。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重回故地的习近平感慨:“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
当时,习近平到厦门的时候,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晚上灯光非常稀疏。而现在的厦门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夜晚到处是灯火辉煌。在这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一个湖带动一座城”,筼筜湖的综合治理指出了一条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厦门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
筼筜湖治理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为“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和管理示范项目”并向全球推广。
从一潭死水变成“城市绿肺”,筼筜湖之变,藏着“发展之钥”。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板,“厦门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必须注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统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谋发展。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中国全社会的共识,这把“钥匙”不仅改变了一湖、一城,更改变了一国,影响了世界。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李金磊
|校对:袁秀月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