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林惠江:广西东兴侨批汇路为何成为“世界记忆”?

发布时间:2024-12-28 06:45:30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社 广西东兴11月6日电 题:广西东兴侨批汇路为何成为“世界记忆”?

  ——专访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

   中新社 记者 冯抒敏 翟李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部分华侨在海外以做苦力谋生,他们取得的大部分薪资须由海外寄予国内家人,由此形成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侨批”。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东南亚多国沦陷,海上侨批之路被切断,“东兴汇路”被迫开通。

  “东兴汇路”对侨批的历史变迁和侨批文化的延续有何影响?它为何成为“世界记忆”的一部分? 中新社 “东西问”近日专访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对此进行解读。

视频:【东西问】林惠江:广西东兴侨批汇路何以成为“世界记忆”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侨批。侨批与广西东兴有何关联?“东兴汇路”是如何开通的?

  林惠江:侨批,专指海外华侨寄回国内的家信和汇款合一的家书,又称“番批”“银信”“批信”,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南部地区方言把信叫作“批”。侨批出现于清末,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的闽南、广府一带大批民众出洋谋生,他们打工攒钱后寄钱回乡,而当时金融和通讯并不发达,侨批便成为海外华侨给国内侨眷寄钱和家信的途径。

  当时侨批主要通过海路送达侨眷手中,侨眷收信后要马上回信,回信再经“批客”(负责收送侨批的人)之手,送回侨批局(经营侨批的民间机构),最后重返寄信人手中。寄信人得知家人已如数收到钱物时,这枚带有“往返”功能的侨批才算完成使命。侨批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鼎盛时期。

  1941年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及东南亚半岛相继沦陷,致使广东、福建与东南亚的海上侨汇线路中断。1942年春至1945年秋,广东潮汕和广西东兴侨批业者,以与东兴一河之隔的越南芒街为突破口、中国东兴为枢纽,跨国协调金融、邮政交通等职能机构,将东南亚的侨汇由东兴沿广西、广东内陆地区秘密转到广东潮汕、福建南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兴汇路”。

图为东兴侨批路。翟李强 摄

   中新社 记者:广西东兴在侨批的历史变迁上处于什么位置?为什么说“东兴汇路”是侨批史上的一条“生命线”?

  林惠江:据史料记载,20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广东省仅潮汕地区华侨总数就有250万,福建华侨为206万。1939年6月21日,日军侵占广东汕头;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1943年,潮汕发生罕见大饥荒,因受敌祸米荒之害,死亡、流离迁徙者众。与此同时,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和中国香港的侨批业,均受日军控制,海路交通全面中断,粤东及闽南等地,汇款断绝,数百万侨眷生活濒临绝境。

  彼时,海内外侨批局本可宣布无能为力、关门大吉而不受指责。然而,深明大义的侨批局业者,仍记挂着家乡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众多侨眷。为了让“嗷嗷待哺”的侨眷能活下去,侨批局业者决心开辟递送侨批的新汇路。经多方对比,广西东兴因其历史性的边贸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平和的社会氛围,被选为侨批汇路的跨国中转枢纽。

  “东兴汇路”连接东南亚各国及中国多地,全程3000余公里。汇路分两段:一段是越南、柬埔寨、泰国到越南芒街,再到东兴镇的海外段;另一段是东兴、钦州、玉林、韶关、兴宁、揭阳的国内段。其中,国内段又分两条秘密通道:一条是广西东兴—钦州—梧州—柳州—贺州—广东连县(今连州市)—韶关—河源—兴宁—揭阳,再进入当时的沦陷区汕头分发;另一条是广西东兴—钦州—南宁—来宾—柳州—桂林—湖南郴州—广东韶关—河源—揭阳,再转解到当时的沦陷区汕头,由各县秘密代理分发到汕头各地以及邻省福建。由于路途跋涉、险象环生,侨批往往需要1至3个月才能送达侨眷手中。“东兴汇路”是当时无数侨批业者用生命开辟的一条“生命线”,它换来的是数百万侨眷的生命。

图为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林惠江讲解东兴汇路的由来。翟李强 摄

   中新社 记者:“东兴汇路”的开通,对于抗战时期中国与海外的沟通有哪些作用?

  林惠江:在抗战时期,东兴作为中国西南沿海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不但运送了大量侨批,还将友好国家和海外爱国侨胞捐献和援助的抗战物资源源不断运到国内,有力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香港、广东汕头相继沦陷时,香港—汕头线路中断,大量抗战物资改道集中在越南海防,就靠“东兴汇路”运输到延安。“送批人”赵开钳是“东兴汇路”开拓先锋之一,广东潮汕人,28岁时离开乡梓到越南河内谋生,后经营批局、银号等业务。抗战时期,出于开通“东兴汇路”的需要,赵开钳在东兴开设批局,并交由妻子伍如英管理。在一次运送侨批和抗战物资的海运途中,赵开钳一行遭日军飞机射击,妻子伍如英慌乱中坠海,险些失踪。抗战结束后,赵开钳夫妇在河内重振家业,1978年回到广东。

  从1942年初开通到1945年结束,“东兴汇路”不但输入侨汇,救侨眷于水火之中,还输送了南洋各地华侨支援国内抗战事业的大量资金物资,帮助大批回国抗日青年突破日军封锁线入境。

图为东兴侨批馆展出的侨批。翟李强 摄

   中新社 记者:作为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产物之一,侨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何种精神内核?未来如何将其所蕴含的精神发扬光大?

  林惠江:侨批承载了华侨华人与故乡民众共同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和情感密码,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散发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阅读侨批,处处可见海外游子的深情与家国情怀,还体现出仁爱孝悌的中华文化传统伦理。海外侨胞通过侨批“有一块钱寄一块钱,有十块钱寄十块钱”,恪尽赡养家乡眷属义务,同时也将无法陪侍亲人的遗憾写进侨批,是中华仁孝观念的生活化再现。

  中华民族笃诚守信的优秀品格也在侨批中得到体现。不少寄信人没钱寄回家,批局还主动让其赊账。有的信件地址不明、收信人姓名不清,他们耐心查访,千方百计将信送到收信人手中。不少“批客”还为不识字的侨眷写回信。从有文献记载的侨批业肇始到结束,从未发生过侨批未送达、批局或“批脚”卷款走人之事。

  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已协助做好国内段“东兴汇路”沿途各站点的修缮:柳州站第一个修缮好侨批文化进校园展示馆;钦州站已修缮建好并对社会开放,现在继续收集侨批文物;着手“东兴汇路”沿途玉林站、南宁站、韶关站、惠州站各站点场馆的筹备工作。2023年是“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十周年,协会今年已在泰国和马来西亚修缮了“东兴汇路-曼谷站”“东兴汇路-柔佛站”,还将陆续修缮新加坡,柬埔寨金边,老挝万象,越南西贡、海防、河内、芒街各“东兴汇路”海外站点,弘扬侨批文化,让侨批文化精神代代相传。

  未来还将结合“东兴汇路-京岛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东兴汇路”在抗战时期通过水路运送抗战物资的线路和遗迹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东兴汇路”相关的历史文物、史实,更好更直观地突出“东兴汇路”的爱国救国精神内涵。(完)

  受访者简介:

  林惠江,东兴侨批汇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泰国广西总商会第六届顾问。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