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救”到“研究”,古老长城如何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4-12-24 08:26:32 来源: sp20241224

  长城跨越2000年,纵横数万里,韵味古老,风景壮丽。

  眼下秋意正浓,位于北京延庆的九眼楼长城迎来了一年中的三色模式。走进九眼楼,金黄、橙红、墨绿交相辉映,连绵起伏的群山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雄伟,长城在山间盘旋。九眼楼长城地处北京延庆区四海镇火焰山,主峰海拔1141米,是万里长城上建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敌楼,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称。

  长城展现了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有机融合之美。为了保护长城这份独一无二的壮美,近期,在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等原则下,长城保护修缮逐渐探索从抢救性保护走向研究性修缮,最大限度保护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

  最小干预长城修缮 如何“修旧如旧”?

  研究人员介绍,长城保护修缮的基本原则是遵循最小干预、修旧如旧。

  例如,金山岭长城位于承德市滦平县,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全长10.5公里,被誉为“长城的精华地段”。沿线共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火台3座,其中,文字砖墙、麒麟影壁墙、将军楼综合防御体系被誉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凸显了金山岭长城的特色。

  金山岭长城因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目前,金山岭长城已经完成了三次大规模整体修缮,始终坚持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最大程度还原长城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与建筑特色。

  金山岭长城大金山楼到窑沟楼段,曾经有约50米的墙体出现向关外倾斜问题。怎样减少现代化材料干预,有效加固保护呢?金山岭长城文物管理中心主任郭中兴介绍,这一侧有雷石孔,这一侧有排水孔,在两个孔的外边用一个十字钢板。钢筋给它绞紧了,就不会再往外倾斜了。

  目前,金山岭长城实施了长城本体位移监测项目,在长城的20多个线段安装了位移监测设备,实时看护。

  长城保护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金山岭长城文物管理中心主任郭中兴介绍,今后,我们将对金山岭长城的所有段落全部进行数字化管理,用航测建模、三维建模,为将来的长城保护以及修缮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依据。

  10.5公里的金山岭长城,几乎汇聚了明长城所有建筑形式,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历经风霜,依然壮美如画。

  保护长城都有哪些现代科技手段?

  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端的第一座关隘,分布在河北省境内,其中,三道关是山海关长城最险要的一段,石砌的长城如游龙般从崖顶逶迤而下,又依山背奔腾而上,形成倒挂之势,险峻非常。

  在长城整体调查和后续巡查保护工作中,航拍技术大显身手。

  此外,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巍巍长城躲不开雨水的冲刷。监控数据显示,雨水的冲刷、侵蚀对于夯土类长城伤害较大,会造成土层开裂,形成孔洞,最终导致墙体塌方。通过长期实地调查,专家发现,生长在土层表面的藻类对夯土墙体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对各种藻类进行筛选、甄别后,丝状蓝藻被认定可以形成有效的生物土壤结皮。经过地质实验室的科学培育,如今,已经成功扩培至夯土长城的表面。

  河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岩土创新中心主任刘亮介绍,灰绿色的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有效防止雨水的侵蚀。丝状蓝藻可以和土壤形成有效的包裹、缠绕。同时,丝状蓝藻可以分泌多糖,可以有效胶结土颗粒,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保护夯土长城。

  另外,巡护机器人,可以在长城墙体、敌楼中独立行走,融合了360度成像、激光雷达、红外监测等先进技术,将有效提升长城巡护的效率和质量。

  河北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岩土创新中心主任刘亮介绍,这款四足机器人,能够有效替代人工。第一次到达一个点位,通过激光雷达可以扫描三维结构。当第二次去巡查的时候,如果有一些脱落或者开裂的情况,通过两次激光雷达的数据对比,就能够有效发现问题。

  尊重长城原始风貌 如何因地制宜?

  长城形态多样,保存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对长城保护的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尊重长城原始风貌应该如何因地制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刘文艳介绍,长城的修建理念就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材质。所以,尊重长城的原始面貌,修缮秉承最小干预,就是尽量不动,尽量不改变现在的状态。如果长城的一部分是完好的就是完好的,如果是损毁的,尽量不再发生新的风险。这样是对长城最大的尊重,对文化遗产最大的尊重。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