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A股劲吹“监管强风” 撤回IPO企业明显增多

发布时间:2024-12-23 04:43:36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社 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陈康亮)今年以来,中国A股多家拟上市公司主动撤回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数量明显多于去年,引发关注。

  金融数据服务商万得资讯(Wind)的统计显示,截至5月19日,今年已有144家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其中沪深交易所主板公司47家、科创板21家、创业板38家,北京证券交易所38家;这一数量是去年同期的1.7倍左右。

  其中,按下“撤回键”的企业不乏已经通过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下称上市委)审核的企业。比如,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近日公告,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证监会审阅其IPO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过程中,该公司与其保荐机构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早在2021年就已“过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公开资料来看,上述企业之所以主动撤回IPO申请,主要是在IPO自查过程中,发现公司在合规、板块定位、信息披露、会计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企业之所以在IPO问题上如此积极自查自纠,这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严监管”的风气密切相关。

  今年新“国九条”(《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基调。

  吴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后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是投资价值的源泉。要进一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在刚刚过去的“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吴清再次发声:从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续监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坚决把造假者挡在门外,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彻到公司信息披露的全过程,把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项机制,把“僵尸企业”、害群之马坚决清出市场。

  最新的“严监管”信号来自证监会5月15日发布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指引要求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刊登致投资者的声明,完善上市后分红政策的信息披露规则,强化未盈利企业相关信息披露等。

  赵锡军表示,由于监管层将“两强两严”的基调贯穿企业发行上市监管的全过程,持续做好IPO监管、上市公司监管、退市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拟上市企业认真进行IPO的自查自纠,有效遏制了“带病闯关”、投机上市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严”的基调亦在马可波罗这一项目上有所体现。作为发行上市新规颁布后的首个上会项目,马可波罗IPO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4月30日,深沪交易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股票上市规则》《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业务规则,提高各板块上市财务条件,进一步明确板块定位要求。

  5月16日,深交所上市委召开会议,审议马可波罗IPO申请,作出暂缓审议的决定。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上市委暂缓马可波罗上市申请的审核,主要是考虑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一定下滑等实际情况,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影响业绩的不确定因素是否消除。

  针对IPO监管趋严,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对拟IPO企业严格审核,有助于筛选出更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此外,这还能稳定二级市场情绪,避免市场因短期内大量新股上市而引发波动,维护市场稳定。

  展望未来,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A股IPO市场新生态将逐步形成,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一二级市场的互动关系,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质量和效率,也将为投资者创造更为安全、透明的投资环境。长远来看,还将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与稳定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