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智能引擎 赋能千行百业——民建中央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25 15:39:39 来源: sp20241125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题:点燃智能引擎 赋能千行百业——民建中央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新华社记者胡浩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2024年,“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推动发展人工智能?如何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保障改善民生?

  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民建中央调研组围绕“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这一课题,在上海和江苏等地开展了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此次考察调研由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带队。

  调研组通过同政府部门、专家、企业座谈,并实地走访多家企业和园区,重点了解两地在推动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加强企业创新生态培育、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强应用场景开放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和意见建议。

  “算力资源供应如何保障?”“怎么提升高质量数据供给能力?”“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怎样培养?”……围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研组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有的部门建议,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支持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的研发,通过算法、架构和硬件的系统性设计,推动基于国产芯片的大规模训练,构建国产芯片应用生态;有的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依赖于学科交叉融合,人才选拔要广泛地吸引各领域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优秀苗子加入,搭建复合人才培养体系;有的企业谈到,希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丰富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是上海确立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上海在这一领域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答卷:产业规模超3800亿元、人才规模超25万人;三批58个应用场景开放、10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曾经是上海重要生产、仓储基地的徐汇滨江,如今云集着浦江实验室、西岸数智中心等科创平台。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就坐落在这里。

  走进“模速空间”,调研组了解到,2024年,全国前4批次通过上线备案的大模型中,上海占据24个。而上海的24个备案大模型,徐汇区独占15个,集中在“模速空间”。这里不仅有企业日常所需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更提供算力、数据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所需的元素,为建设大模型生态社区提供了样本。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科技公司。在这里,公司创始人向调研组介绍了公司如何以快速迭代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提供高效智能的通用大模型解决方案。

  如果说通用大模型是“百科全书”,适用不同的产业土壤,垂直大模型则更像单领域的专家,能够更精准地满足行业特定的需求。在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组了解到,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妙想”金融大模型上线,并在不断优化金融垂直能力。

  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巨大、产业支撑较好等,是江苏省推进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优势。近年来,江苏省统筹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初步构建起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南京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近年来借助“工业互联网+数据治理”双轮驱动的技术架构,实现了企业生产运营模式的变革与重塑。调研组来到南钢智慧运营中心,参观了集智造、运营、生态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工厂”。南钢集团负责人介绍,依托数据体系建立故障诊断模型,企业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大幅提升,实现维修成本降低20%,人工作业量降低60%,设备故障诊断周期由1.5小时下降至5分钟。

  在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和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调研组重点询问了科研、教育、产业等有机融合情况,以及在吸引和培养具备交叉学科能力人才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调研组认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促进创新的良好生态,凝聚国企民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合力。要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各方共同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为各类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形成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间密切合作的创业创新产业生态。要更加凸显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据了解,民建中央调研组下一步将充分梳理吸收此次调研成果,力争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以民建中央名义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责编:宋心蕊、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