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8:59:07 来源: sp20241124
木兰溪是我家乡的河流,是福建莆田仙游两地百姓的母亲河。福建有“五江一溪”,即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和木兰溪。奇特的是,其他河流都称为“江”,唯独我家乡这条独流入海、长达百公里、年径流量十亿立方米、灌溉着百万亩良田的河流却被称为“溪”,足见“木兰溪”之低调、自谦。
木兰溪的得名,与“开莆来学”莆田文教先贤郑露有关。据传,在唐代,郑氏三兄弟郑露、郑庄、郑淑来到莆田南山,创立了“湖山书院”,开启莆仙儒学先河。“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从此,在千年的科举史上,莆田先后涌现出两千四百多名进士、二十一名状元,二十二名宰相,“二十四史”立传者百余人。传说,当年郑露奉诏入仕,乡亲们便在木兰山下的溪边为其送行。因为郑露喜欢木兰花,百姓便采来木兰花瓣,纷纷扬扬撒落在船上和水路之上。木兰花顺着溪流而下,伴送郑露远行。后人便将这条河流命名为“木兰溪”。
木兰溪是闽中最大河流,发源于戴云山脉的黄坑头。这条溪流也正像一个卧倒的巨人,整个水系呈树枝状,犹如密密麻麻的血管,因冲积造就万顷良田,养活了上百万的莆仙儿女。
我的老家就在溪边。从我记事起,父母便在木兰溪的河道里筛沙敛石,一点一点开辟出两亩溪田,种上水稻麦子,确保了我们一家六口的粮食。
我的童年是浸泡在木兰溪里的。一年里总有半年的时间,我会和溪流亲密接触。每年端午节一过,村里的孩子们便开始在溪里游泳,一直游到国庆节以后溪水变凉。溪水是我们百玩不厌的伙伴。木兰溪的鱼虾,也是我们那个艰苦年代重要的肉食来源。逢年过节,我们在溪边的水草间,用畚箕或是渔网捕捞,不一会儿便能捞上来半斤一斤的小虾。再用清水煮开,一只只原本透明的小虾,摇身一变成了一碗红彤彤的虾米,煞是诱人。而在溪底的沉沙中间,总是埋藏着大大小小的沙贝,随手抓把沙子,就能捡出三五个来。
溪水清澈,可以沐浴净身,可以淘米涤衣,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饮用水。往昔,我们并不懂得欣赏它的美丽,只觉得它就像我们普普通通的邻居。事实上,木兰溪流域一千七百三十二平方公里,数十万亩兴化平原的良田,莆仙这片鱼米之乡,都不能不归功于这条“普普通通”的河。
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木兰溪清水长流,微波不兴。它是安详的、平和的、秀丽的。然而,当台风刮来时,暴雨连续不断,洪水暴涨,木兰溪便像是一匹狂躁的奔马,横冲直撞,倾泻而下。洪水淹没了我们的溪田和稻谷,令庄稼减收。读中学六年,我每天都要沿着木兰溪岸,步行去三公里外的度尾中学上学,早出晚归。下暴雨发洪水时,沿线的堤岸常常被洪水冲垮决口。半大的孩子如我,不得不绕路一两公里,从镇上的大街走去学校。到教室时,我的全身几乎都被雨水浇透,头发往下滴水……
为了治理木兰溪的水患,千百年来莆仙人付出了诸多努力。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携资十万缗,来到莆田修筑陂堤。后来,几次大雨、几次海潮上涨,陂堤被冲毁又重修。自此,木兰溪下游,海潮不再漫灌,土地不再沦为盐碱之地,原先“只长蒲草,不生禾苗”的土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万亩良田,一年可植三季庄稼。“蒲田”也改为“莆田”。木兰陂沿用了一千年,成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杰作。
然而,随着土地不断被开垦,人类活动频繁,木兰溪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据统计,上世纪后半叶,木兰溪几乎每十年遭遇一次大洪水,小洪水年年不断,木兰溪变成了乡亲们又爱又怕的一条河。我到北京求学后,每年寒暑假回家,发现木兰溪一年比一年丑,堤岸毁坏,溪流污染,鱼虾消失,垃圾遍地,生态恶化。记得有一年,因为村子上游建厂养鳗,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许多乡亲家里挖的水井几近干涸,弄得人们守着水乡没水喝。
有一天,父亲打电话告知我,我家修在河道里的溪田要被政府有偿征用,还原成河道。我说:“爸,这是好事,我们当然要支持!”接着,溪流两岸重新修筑了牢固的堤岸。漫长的溪岸种植了团团簇簇的绿树花草,一点一点地将木兰溪装扮成了一座流动的、狭长的大型花园,成为乡亲们漫步休闲驻足的佳处。
后来,我才逐渐了解到:其实自从1999年开始,木兰溪治理便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在下游,经科学论证,裁弯取直,因地制宜建成了风光旖旎的玉湖景区。兴化平原是冲积平原,淤泥形成的软泥层厚达十四米,淤泥中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七十。在如此厚的软泥上修筑堤坝,犹如“在豆腐上筑堤”。南京大学窦国仁教授等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三明治式”的筑堤对策:先在堤岸上打下水泥桩,再在其上覆盖石板,就像三明治一样,将淤泥里的水分一点点地挤出、挤干。从新河道里挖出淤泥,晒干后回填到堤坝里。专家们还针对软基河道筑堤的特点,发明了独特的“软体排”,来为堤坝加固加牢。莆仙百姓再也不用自备大木桶逃生了。
古有钱四娘治水,今有科学的木兰溪治理。这,怎能不令人感慨?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治理,原本桀骜不驯的木兰溪终于被驯服,变成了一条安澜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木兰溪,正以优美的新姿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如今,每次在木兰溪的怀抱里漫步,我都真切地感受到,我家乡的那条河正越变越靓丽,我的乡情得到了真正的抚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