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破解矿区修复难题 废弃矿山涅槃重生成网红景点

发布时间:2024-12-21 11:13:58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河池5月29日电(林浩 蒋雪林)“这个地方实在太美了,到这里旅游,我和姐妹们都感到非常放松和快乐。”游客楼云秋近日对记者说。

  被楼云秋称赞的这个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广西河池市南丹县车河镇丹穴山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这个犹如世外桃源般富有诗意的景区,在数年前,还是一片寸草不生、满目疮痍、遍地矿坑碎石的废弃矿山。

  楼云秋当天和她的姐妹们一起,从河池市金城江城区,组队前往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旅游,“以前知道它是一个废弃矿山,没想到修复后变得这么漂亮,我们真不虚此行。”楼云秋说。

图为游客在广西河池南丹县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打卡拍照。林浩摄

  河池市南丹县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锡、铅、锌、银、锰等有色金属为主,经探明总储量达886万吨,其中锡储量144万吨,居全国之首。笼箱盖即是南丹县的主要矿山之一。

  笼箱盖三面环山,地势开阔,一个圆形的小山包凸出地面近十米,像个巨大的圆形盖子,这就是“笼箱盖”地名的由来。笼箱盖的矿冶文化可追溯上千年。据说宋代时期的古人沿山坡岩层倾斜方向采矿,如今这里仍分布着200多个古矿窿口,有些井内不仅留有凿矿痕迹,还发现了瓷片、铁灯架、炉灶等物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在39万平方米的笼箱盖矿区,全国各地的“淘金者”蜂拥而至,高峰期达3万多人同时开采。疯狂无序的开采,导致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笼箱盖满目疮痍。

图为20世纪90年代丹穴山上发黄的水体。南丹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年,笼箱盖矿区看不到翠绿的山头,到处是发黄的水体和刺鼻的硫磺味,因为水土流失严重,废弃的矿山窿道险象环生。”广西正鑫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正强从小在矿区附近长大,对当年景象记忆犹新。

  “我原来也在南丹当地的一家国有矿冶企业上班,后来移居加拿大。”杨正强说,在加拿大定居期间,偶然到访维多利亚市的布查德花园,当得知这个享誉全球的低洼花园,竟由荒废的石矿场改造而来,他感到十分震惊。

  “布查德花园景区建设的成功案例给了我很大启发,同样是废弃的矿区,布查德先生通过精心设计,可以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花园,作为在矿区长大的孩子,我是不是可以将笼箱盖矿区变成景区?”带着这样的想法,杨正强回到故乡,开始着手破解千年矿区修复难题。

  然而,当杨正强站立在满目苍夷的矿区面前时,他犯难了。由于污染严重,笼箱盖矿区内的土壤无法生长植物,要修复,得全部从外地搬回土壤铺在受污染的矿山上。在金融机构看来,39万平方米的笼箱盖矿区,受污染的土地没有任何价值,一开始,并不愿意给修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面对困境,杨正强依然坚持心中梦想。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在部队中学到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面对困难时多了份韧性。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四处筹集资金,从外地购买土壤,重新铺到笼箱盖矿区山体,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引进专家人才参与矿山修复工作。

图为改造后的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景色宜人。林浩摄

  杨正强在笼箱盖矿区推广林下花卉育苗种植技术,引进18个稀有枫树品种11000多株,并种植牡丹、中华木绣球等30多种名贵花卉,有效增加地表硬化和绿地面积,减少残矿和矸石裸露,从根源上减少重金属和空气污染,推动“矿山变青山、厂区变景区”。

  “我们在690多亩的核心矿区铺上平均一米厚的土壤,把不利于保土、保水、保肥的山坡,改造成梯田,种植多种园林植物,景区(矿区)生态修复项目获评‘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杨正强说。

  如今的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内银杏夹道,黄绿交错,山、水、林、湖等生态系统融合为一体,森林观光步道、森林民宿、森林花卉、森林系主题餐厅、森林汽车营地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景区还开发了银杏、枫叶、柿子等系列文创产品,挖掘当地壮族文化、矿冶文化、花卉文化特色,拓展科普和研学功能,成为广西旅游与环境治理融合的成功样板。每年吸引近40万游客到此观光旅游。饱含沧桑的笼箱盖矿山,得以涅槃重生。

  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是广西河池市努力破解矿山修复难题的缩影。近年来,河池市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采取“一矿一策”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增绿于山、还绿于民,助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针对系统核查梳理出来的1250公顷废弃矿山,河池市按照“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逐个列出清单、制定治理措施、争取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实施矿山废弃地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利用,推动矿山生态系统修复,累计投入资金4883.89万元,完成204.69公顷治理任务,经过治理,昔日坑洼废弃矿山重新披上绿装,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