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电话手表兑换卡”:品牌商营业执照早被吊销

发布时间:2024-12-21 10:42:07 来源: sp20241221

  起底“电话手表兑换卡”

  “免费兑换”需付费 品牌商执照早被吊销

  “这种卡,新型诈骗,捡到后直接销毁。”近日,不少媒体转载或发布过类似信息,提醒人们小心“电话手表兑换卡”骗局。

  这是一种什么卡?山东、湖北等地网友告诉记者,他们凭卡“兑换”到了手表,但需要支付邮寄费、工本费等费用;该手表安装了中国移动电话卡,套餐费用为99元半年,139元一年。他们几乎没人想过报案,其中许多人说:“感觉最多也就是损失几十块钱,其他好像也没损失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兑换卡涉及的手表品牌商营业执照在2021年5月13日被吊销。“电话手表客服中心”运营公司则表示,该卡通过渠道商、与渠道商合作的业务员、个人网店等渠道流向全国。用户如果对手表不满意,可以自由退换货。对于警方提醒的“进群、刷单、做任务”等诈骗现象,是个别商贩所为。

  兑换者拿到手表感觉很廉价

  11月以来,全国多地公安机关发布提醒,“电话手表兑换卡”新型骗局是诈骗分子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的行为。诈骗分子通过制造假兑换卡,声称可以免费兑换高档电话手表,吸引受害者扫码兑换,进而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或诱导受害者转账。

  “平安北京”公众号11月17日也发布提示:一旦扫码兑换填写相关信息,将一步步落入骗子的圈套,比如想领取手表,就要进群、刷单、做任务……最终还是套走你的钱财。所以,这不是一张从天而降的“幸运卡”,而是妥妥的“诈骗卡”。

  在社交平台上,“警方提醒捡到这样的卡速销毁”“警惕电话手表兑换卡骗局”等成为热搜,来自山东、北京、广东、海南等多地网友表示,捡到过这种卡。

  一位来自中部省份城市的反诈民警告诉记者,目前在当地没听说有人报案。有人在学校附近捡到了这种卡,上交给派出所民警。民警按照卡片说明去操作,最终发现要支付快递、手表专属卡工本费、质保费合计50元,才能买到这款号称售价为299元的手表。

  “这种货品案值太小,不能货到付款,也不能直接购买,只能用兑换卡购买,感觉只是一个虚假网络购物诈骗。”上述民警说。

  家住山东潍坊的王运盛(化名)表示,6月时他在商场附近捡到了这种兑换卡,他按照卡片说明交了钱,收到了手表。他发现,这种手表不像是购物页面里说的“价值299元”,“在网上自己买,也就20多块钱。”

  家在安徽的秦正(化名),也在商场里捡到了这种卡,他交钱“兑换”到手表后,感觉手表很廉价,但还是买了99元的半年套餐,给孩子用了,“感觉这就是个便宜货的营销。不过只花了几十块钱,好像也没损失什么。”

  公益活动还是企业营销?

  这种电话手表兑换卡正面印着亲子互动和智能手表的图片,并标有“300元”面值和“电话手表兑换卡”字样,反面有一个二维码图案和兑换码涂层。卡片使用说明介绍,用户需要扫二维码进入购物页面,再将兑换码输入购物页面,可免费兑换手表,附赠中国移动电话卡。

  卡片的背面印着大大的“中国移动”字样,下方写着“儿童手表专属电话卡”,让许多人误以为这是中国移动的活动。记者向中国移动求证,中国移动客服回复称并没有举办过这种活动,并提醒记者不要上当受骗。

  “仔细看会发现,卡片在‘中国移动’字样上方有小小的‘附赠’二字,也就是说,这个电话卡只是兑换卡附赠的一个小产品而已。但这个设计还是有点欺骗性的,我一开始也没有看到‘附赠’那两个字,也以为是中国移动公司赞助的活动。”王运盛说。

  关于卡片,另一个争议是该活动是否为公益活动。

  一些“兑换”过手表的用户向记者反映,在收到的包裹里,有关于“走失儿童”的寻人启事。如一个包裹里的卡片上写有“寻找白新文”的寻人启事,这是一个于2022年7月24日下午1点40分左右在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寺沟村广场走失的大眼睛五岁男童。记者在公益性寻人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上发现确实有该男童走失。

  11月18日,记者在某二手货物交易平台上买到一张卡片的兑换码,并扫开二维码进入购物页面。购物页面上名为“电话手表客服中心”的智能客服介绍,这是个公益活动,活动现在结束了,所以兑换码不能兑换手表了。

  11月19日,记者联系到上述“电话手表客服中心”运营公司负责人张军(化名),他表示,这不算是完全的公益,算是半公益,“自始至终,我们只是在做营销活动。”

  手表品牌商营业执照两年前被吊销

  记者在某二手货物交易平台上,曾向四个商家购买兑换卡。其中三人表示,该卡涉嫌诈骗,不再卖了。一人将兑换码卖给记者后,购物页面显示兑换码已经过期失效,卖家随后将钱退回。这些商家均称,兑换卡是“捡”来的。有的是家人捡来的,有的是自己捡来的。

  目前,该二手货物交易平台上仍有大量卖家在挂卖这种“电话手表兑换卡”,价格从29元至158元不等。

  “电话手表客服中心”智能客服回复记者,该活动兑换的手表是必须使用中国移动卡的儿童电话手表,品牌商为维纬移动通信(vivl),进网许可证为02-D043-182124,3C证书编码为2021161606247704。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服务平台显示,该设备进网许可证为“02-D043-182124”,申请单位是维纬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1年6月27日。设备名称为TD-LTE数字移动电话机,设备型号为vivl v17。

  企查查APP显示,维纬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营业执照在2021年5月13日被吊销。在2020年,该公司还曾因未按规定期限公示2019年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宝安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

  运营公司称诈骗是个别商贩所为

  “电话手表客服中心”运营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张军向记者出示了其公司和代理商合作协议书部分内容。

  该协议显示,乙方(深圳某公司)主要从事通讯产品及信息服务,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的物联网卡合作商。甲方采购代理乙方中国电信物联网的物联卡业务(主要为语音卡业务,包括语音功能和流量功能),协议期限自2023年3月10日至2024年3月9日止。

  协议书上写的是购买“中国电信”,为何实际营销的是“中国移动”?张军解释,“他们代理商有电信也有移动,后来我们选了移动。”

  “但我们这个活动已经停止了,因为网上都说我们是骗子,退货的很多。”张军认为,这种卡片并不是诈骗,用户扫描二维码并输入兑换码,是能获取手表的;用户如果对手表不满意,可以自由退换货。对于警方提醒的“进群、刷单、做任务”等诈骗现象,张军认为,这是个别商贩所为,也有可能是一些人拿了大量卡,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用违规方式出售。

  11月19日晚,记者通过扫描兑换卡二维码进入购物页面,发现页面已因大量投诉而封停。

  这种卡片是如何散向全国多地的?张军说,渠道商从代理商拿到货后,于今年5月在几个城市做了线下活动,让线下活动参与者可以领到卡片。另外公司和一些业务员合作,将卡片送给文具店、电器店等,让商家将卡片作为“福利”送给顾客。

  对于该公司如何与业务员合作、业务员如何推广、公司在哪些城市做了线下活动等问题,张军均未回复。

  ■ 声音

  律师:区分诈骗和虚假营销在于行为人目的

  一些“兑换”过手表的人告诉记者,这个兑换卡事件像是虚假营销,骗取用户的差价费,不过即使被骗,也没多少钱,所以不会去报案。但也有用户认为,这不算是诈骗,“感觉这手表和套餐用着还行。”

  在法律上,如何区分“诈骗”和“虚假营销”?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竟一介绍,虚假营销和诈骗罪的行为人客观行为上大都会采用虚构或夸大事实、隐瞒真相的形式,但诈骗与虚假营销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在于,诈骗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虚假营销行为人具有非法营利的目的。

  她介绍,诈骗行为人是在不履行任何义务或不付出任何对价前提下将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不存在实质性的市场经营和市场交易行为;虚假营销本质特征在于通过虚假宣传使消费者大众信以为真,而从事真实价格与品质不相称的经济交易,追求非法利润。“诈骗罪立案有数额要求,很多消费者扫码之后即使觉得吃亏也很少去报案,诈骗后报案是为了追赃挽损,但事前防范也是很重要的。”

  此外,宋竟一认为,购物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有义务对发布内容进行有效审核和管控,减少相关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对平台而言,发布违法信息的,平台有责任和义务及时进行删除屏蔽等,并对发布者进行处罚,比如封号等。

  ■ 提示

  如何有效防诈反诈?

  今年9月,最高检第四检察厅、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曾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做好防诈反诈,坚决做到“四不”:不轻信、不贪利、不点击、不泄露。

  ●不轻信。对于网络上、朋友圈里发布的“高薪招聘”“出国招工”等就业信息,切勿轻信,被所谓的“高薪”蒙蔽双眼。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寻求正规求职就业途径,通过官方渠道了解出国务工的政策和当地的社会形势,审慎作出决定。

  ●不贪利。不要被网络上那些低投入、高回报的理财信息所蒙蔽,不要被所谓的内幕信息、专家意见所动心。要通过正规机构向专业人士咨询了解投资信息,根据自己经济实力和家庭情况理性投资,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不点击。不要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网页链接,不要扫描任何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安装任何来路不明的APP软件,尤其是坚决杜绝安装网络赌博、裸聊等软件,防止陷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

  ●不泄露。要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络上向他人泄露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银行账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尤其是不随意加入陌生的QQ群、微信群、共享屏幕,不要根据群里人员指示提供个人信息或者进行账号密码输入等操作。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