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7:04:45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广州2月1日电 题:黄埔后人忆杨应彬:他是最后撤离的“特支”成员 一生充满传奇
中新网 记者 孙秋霞
镜头前,三位古稀老人侃侃而谈。他们是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十七期学生杨应彬之子,父亲那段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他们如数家珍。
杨应彬出生于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一个穷苦家庭,为了改变旧中国,他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张发奎部潜伏十年,先后随军参加淞沪、武汉、桂柳三大会战,是最后撤离的中共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特别支部(简称“特支”)成员之一。
“我对父亲印象很深,他从小教育我们几兄弟要爱党爱国,勤奋学习,他自己带头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一直在挖掘父辈的事迹,希望把他的精神延续下去。”杨应彬长子杨小斌近日接受 中新网 采访时说。
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十七期学生杨应彬长子杨小斌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陈骥旻 摄从粤东客家山区到黄埔军校
来自大埔侯南村贫苦农民家庭的杨应彬,从小天资聪颖,在百侯中学读书时,他有幸跟随时任校长潘一尘游历上海。
在上海,杨应彬看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下伤痕累累的中国:中国人坐电车只能坐三等;穷人住阁楼,吃“三色饭”(酒楼顾客吃剩的饭菜);欧美丝价狂跌后多家工厂关门,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他将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充满对现实的思考,得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赏识,亲题书名《小先生的游记》出版发行。该书曾在中学校园广为传阅。
1936年6月,杨应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传奇一生就此拉开帷幕。
杨小斌告诉记者:“1937年,父亲受党组织的委派加入国民党张发奎部战地服务队,从事战地宣传,直到1947年8月才撤离到香港。我是1946年8月在广州出生,那时候父亲还在国民党广州行营参谋处工作,我是四兄弟中唯一看到父亲还穿着国民党军装的。”
图为杨小杨(左)、杨小村(中)、杨小斌(右)一起整理父亲杨应彬的资料。陈骥旻 摄1939年,经“特支”领导左洪涛推荐、中共南方局领导李克农批准,张发奎保送,杨应彬只身前往位于贵州独山的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学习,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半的军校生活。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杨应彬主动教大家唱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等,排演抗战话剧《凤凰城》,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
“去军校之前,党组织让他好好学习军事。父亲主要是为抗战而学,他团结了周围不少青年,整个学校对他印象都很不错。他在军校非常努力,虽然身体不好,个子也不高,但在全总队术科测验中获得第一名。”杨应彬四儿子杨小杨说。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杨应彬回到张发奎部,先后担任警卫连连长、司令部作战参谋。由于他在军校专修步兵重武器,于是加紧对士兵使用重武器的训练。他还经常给士兵上政治课,分析国内外形势,讲团结抗战,坚持持久战的道理,大大提高了士兵抗战热情。
图为杨应彬四儿子杨小杨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陈骥旻 摄解放战争时期,杨应彬截获了蒋介石发给张发奎的密令,冒着生命危险将特急情报转送给党组织,挽救了东江纵队等北撤的2500多名骨干精英。
“父亲当时是作战参谋,一些文件需要他会签,当他看到蒋介石发给张发奎的密令后,马上向左洪涛作报告,左洪涛找到萨空了,把这个情报送给中共香港分局,最后报告给党中央,通过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挫败了蒋介石阴谋。”杨小杨说:“这件事情我父亲原来一直都没有说过,他觉得这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做的事情。”
“在黄埔精神这一点上我们几乎没有分歧”
新中国成立后,杨应彬曾参与接管广州、筹建广东省委党校,他还在广东率先推行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等。
“父亲离休前在广东省政协任职,那段时间,他动员港澳华侨各界共同议政,把广东改革开放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杨应彬三儿子杨小村说。
除了本职工作外,杨应彬还推动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并被选为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杨小村介绍:“父亲联系了许多广东籍、江浙籍的黄埔同学,他与海外的黄埔同学也保持了联系。”
图为杨应彬三儿子杨小村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陈骥旻 摄1980年3月10日,一代名将张发奎在香港谢世。杨应彬接到张发奎夫人刘景容的一封信,表示想按张发奎落叶归根的遗愿,把他的遗骨迁葬广东始兴。
杨小村回忆道:“当时父亲亲自负责这件事,到火车站迎接张夫人。第二天在中山纪念堂召开了怀念张发奎将军大会,大会后父母陪着张夫人,护送张发奎的骨灰安葬在始兴县隘子镇彩岭村的青山绿水之间。”
受父亲影响,近年来,杨小斌、杨小村、杨小杨三兄弟一直从事黄埔系及其后人的联络工作,多次到访港澳台地区。
“2008年广东广雅中学举行120周年校庆,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台湾前‘国防部长’伍世文当时在主席台上发言,他曾是我母亲的学生,我们把他接到家里跟父母团聚。”杨小斌介绍:“伍世文非常爱国,自那以后,他就把我跟三弟请到台湾访问,从此建立起跟台湾黄埔系及其后人的联系。”
通过接触两岸黄埔后人,杨小斌坦言:“黄埔精神在两岸还在继续传承,台湾的黄埔组织很多,他们经常过来大陆,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就像兄弟一样,在黄埔精神这一点上我们几乎没有分歧。”
今年即将迎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杨小斌透露,目前正在准备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希望弘扬孙中山伟大爱国精神,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让中华民族崛起惠及所有中华儿女。(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