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3:43:34 来源: sp20241123
屏幕内外双向奔赴 人间清醒精彩演绎
耄耋老人“玩转”短视频
“余老师、鲍勃,咱出来玩儿了!”伴随一声招呼,几位老人应声而出。或拄拐、或坐轮椅,来到“片场”集合。
在椿萱茂·璟湾长者社区(老年公寓),一位“95后”年轻人,带着一群耄耋老人拍着玩儿的视频火了。老人们“痛失本名”,成了卡尔爷爷、爱丽丝、鲍勃以及余老师。播放量累计过亿的小视频,搭建起柔软的安全屋,不断为年轻人卸去紧绷的压力,也正改变着老人们的生活。
“心里的委屈被几句话捋平”
“宝,你要知道,踮起脚尖的喜欢是站不稳的,真正爱你的人会主动弯腰。仰视是一种尊重,弯腰也是啊。”
“宝,就算你没能考上大学,没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你的人生,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轻易完蛋的。但是,你一旦开始跟网络上其他人比较,你的心态就该崩了。别人过得好,不等于你过得不好,比较才是偷走幸福的小偷啊!”
每集小视频三四十秒,长也不过一分多钟。没有太多花哨的运镜技巧,只是四五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人间清醒”式忠告,就足以让评论区的“宝宝”们感受到某种疗愈。“反复看了好几遍,心里的委屈被爷爷奶奶们几句话捋平了。”“怎么听着听着眼睛下雨了?”“宝,真的没有人这样叫过我……”
有时,这样的“人间清醒”以更知悉年轻人情绪的方式来呈现,令人会心一笑。精神矍铄、头发花白的奶奶手持教鞭,“提问,有什么话能送给现在的年轻人?”对面的老人争先恐后,“不要因为睡懒觉而自责,因为你早起也创造不了什么价值。”“建议不要给年轻人建议,给他们一笔钱就行。”
视频里,老人们还常常上演“小剧场”,展示如何拒绝道德绑架、开怼翻白眼的店员、模仿年轻人想要健身却瘫在沙发上研究“哪种健身方式不费力”,令人直呼“学到了!”“奶奶躺平的样子是在演我……”在短视频账号“养老院里的春天”所勾勒出的世界中,凡事没什么大不了,积极乐观最重要。
“给大伙儿找点事做”
视频背后的导演,是“95后”年轻人陈卓,他同时还负责摄像和后期剪辑。一年前,他从广州回到家乡天津,进入爷爷所在的老年公寓,边工作边陪伴老人。
和来之前对老年公寓的设想一样,陈卓发现,即便是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生活也免不了重复单调。无所事事坐上半天,旁边开着电视,也没有真的在看。毕业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他,萌生为老人拍视频的想法,初衷很简单——给大伙儿找点事做。
一开始,陈卓主要将镜头对准爷爷陈家伟,记录老人的一些日常。因为戴着黑框眼镜,神似飞屋环游记中的“卡尔”,老人在后来的视频中有了“卡尔爷爷”的称呼。拍着拍着,90岁的余幽芳进入到陈卓视线中。“余奶奶,来拍会儿?”面对邀请,老人欣然接受。
退休前,余幽芳是天津一所重点中学的化学老师。在陈卓看来,教师生涯应该是老人最高光闪耀的过往,希望能在视频中帮她“复刻”。于是,便有了拿着教鞭的“余老师”。
“老师”就位,自然要找几位“学生”。除了“卡尔爷爷”,63岁的“鲍勃”王力、73岁的“爱丽丝”耿凤茹等也被邀请加入,由此形成了大致的拍摄班底。至于老人们的英文名,还是位博主帮忙取的,以塑造一种“反差萌”,如今,知名度已远大于老人的真名。
课堂模式,是视频早期使用较多的场景。老人们穿上校服,在余老师的教鞭下调皮捣蛋、整蛊接茬儿。“爆炸”和“中毒”时有发生,学生们动不动就被送上“南天门”见佛祖。
时而,大家还会一本正经地发表“歪理”——“坚持不自律,本身也是一种自律”“拖延症是因为自信,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或者,劝屏幕前的“宝”,累了就歇歇,照顾好自己。有网友评论,“同样的文案,出自主播就会显得矫情,出自这些慈祥的老人家,反而容易入耳。”陈卓认为,其实成年人很多道理都懂,从老人这里感受到的,更是一份轻松和默契。
“生死是再普通不过的自然规律”
治愈了网友的几位主要角色,在视频中欢笑连连,精气神儿十足。但镜头外,他们同样有着各自的衰老与病痛。拿陈卓的话来讲,“这伤那病,没一个健康的。”
他的爷爷,83岁的“卡尔”陈家伟,患有一种末梢神经类疾病,60多岁时曾瘫痪在床,收到过两次病危通知书。后来通过长期恢复,承受了很多痛苦,才逐渐能够坐立和行走。来养老院,是因为老人觉得“有专门的人照顾挺好的,也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鲍勃”王力,有着标志性的光头,年龄在主演老人中最小,病情却最重。50岁那年,一场脑梗导致他半身不遂,至今仍需靠助行器移动,还患有糖尿病。几年前被家人送到老年公寓时,他也不怎么与人交流,每天就躲在屋里抽烟、看电视。能将他“拽”出来玩儿,陈卓很有成就感。
“爱丽丝”耿凤茹,心脏上已经“搭了两个桥”。看起来最矍铄的“余老师”,因为脊柱侧弯,身体也经常疼痛,时时需要平躺缓解。年过九旬的她,早已见惯同龄人的离去。“生死”对她而言,只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自然规律。
“我们觉得在传统文化认知中,‘死’是比较忌讳,甚至不太能提的字眼儿。实际上跟老人们讨论剧情题材的时候,发现大家并不回避,我们才能坦然地玩起来。”陈卓称,一些网友告诉他,不少视频里把老人送上“南天门”的桥段,于调侃中传递出令人平静的力量,让年轻人面对自己或家人终将老去的必然时,不会太过焦虑。
“拍视频是给予,也是获取”
短视频拍了大半年,这支小团队仍没有固定的日程规划。赶上老人们状态好、体力允许,就拍个二十来分钟。陈卓会提前准备脚本,由老年公寓的同事负责打印、调整字号,并用红黄蓝绿等色块,为每个“角色”做好标注。
这是老人们一天里最期待的时刻,拿好道具,穿上校服,就像真正的学生回到课堂。因为彼此搞怪的造型,或连不上的动作、念不顺溜的台词而笑闹。遇到看不懂的内容,陈卓需要耐心解释一些“梗”和“段子”的由来,也会讲讲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或者亲自上阵,示范一些动作、表情。
短视频为老人波澜不惊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积极的变化正悄然出现。与拍摄初期相比,余老师精神面貌越来越好,王力也开朗了许多。围观的老人中,还有王奶奶,刘奶奶等新角色加入。“一开始在旁边看,后来发现她们跃跃欲试,叫进来一起玩玩。”在陈卓看来,许多人会将老年公寓视作生命的“终点站”,但他不以为然。“从学校到步入社会、组建家庭,每一次环境的改变,都是生命新的起点。我觉得进入老年公寓也一样,是起点而非终点。”
以往,陈卓常听老人感叹,上了岁数,对社会对子女“没用了”,这种自我价值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与缺乏关注密不可分。无论带着老人拍视频,还是玩些别的什么,他都希望通过为老人找回一些关注,来获取价值感。
目前,小团队还没有太多流量带来的直接收益,仅限于大家平时聚个餐、给老人买点东西。每期视频出炉后,陈卓会转发给几位老人,令他觉得颇为感慨的是,评论区里,越来越多的网友会对着“电子爷爷奶奶”诉说遇到的困难、变故,讲讲心里话。而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反馈,又是老人以往生命中从未有过的。
“陈卓,你无论工作多忙,短视频要坚持下去”,老人们这样叮嘱他。屏幕内外,是给予,也是获取,是一场奇妙的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魏婧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