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07:43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上海12月19日电 (陈静 春林)潮州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代,现存的老城是一座典型的宋城,以后各代不断续建。千年老城如何活在当下,“活化”成为必选题。
“1993年以来,同济城市规划院周俭等专家深度参与地方发展建设,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古城保护规划,再到古城微更新、微改造,一路伴随,见证千年古城走进今天的美好生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尚武19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目前,潮州古城街巷的“微改造”已基本完成,“沉浸式”古城街巷氛围渐渐“人从众”。入夜,广济桥灯光璀璨,镇海楼楼下人影憧憧,传递出热腾腾的烟火气……
据悉,潮州老城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项,古街巷逾50条,民居代表性历史建筑百余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地方政府很早就重视古城保护,我们为潮州古城编制的总体规划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周俭介绍,保护规划按照“应保尽保、突出重点、分类保护、积极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全市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1993年完成的《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总体规划策略,通过向新城区疏解古城内人口、设施、企事业单位,并严格禁止在古城内开发新住宅建设(修复除外)的规划措施,使古城得以整体保存至今。1995年,潮州完成了第一版《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潮州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老城要保护,城市要发展,潮州采取的办法是跨过江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裴新生牵头编制的《潮州市韩江新城产业与分区规划》旨在落实潮州市中心城区跨江东拓策略,打造“一江两城一海湾”新发展格局。“韩江新城境内文化资源丰富,通过规划延续城市文脉,唤起潮人乡愁,也是本规划的初心和使命。”裴新生告诉记者。
张尚武介绍,《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历三轮修编调整。“数轮修编的总规的重点都是解决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和中心布局问题,不同时期的规划体系和空间布局方案在传承延续的基础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技术特点。”他指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刚刚完成的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保护潮州历史文化风貌,打造精品历史名城”的总原则,规划主创王颖说:“我们对待潮州古城,继续遵循好传统,工作重点为以‘保’为本,以‘活’为径,突出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构建‘胞-形-链-体’的全域魅力空间体系。”她解释,“胞”,即全域历史文化资源点(包括历史村镇、文保单位、工业遗产等);将其相互关联、组合,形成若干文化组团,即“形”,然后通过“链”(包括碧道、风景道、古道等区域性线性要素)进行衔接,融合而成“体”。
在潮州2.33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5项。“要保护好,必须全方位、全要素、全空间聚焦古城,全新运用名城保护新方法、新技术。”张尚武说,“我们实现保护对象的管理数据化,在广东省率先建立名城保护对象GIS数据库,把每一处遗产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管理系统,实现了精准管控、精准管理。老城微更新,需要强大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我们利用同济的学科优势,尽力提供了这种‘绣花功夫’。”
在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保护规划中,编制者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进化”到GIS地理信息系统辅助设计。“我们利用名城保护对象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它为规划提供了更准确、更高效的决策支持,我们理解和分析环境空间特征、集成和分析空间数据、进行场景模拟变得简单易得了。”规划师吴斐琼告诉记者。
“每一项规划,都有同学们参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潮州规划工作的重要特征。”张尚武介绍,1993年2月,同济师生在潮州连续高效工作了3个月,完成了规划调研、方案拟制、总规全套成果制作的全过程,并通过了规划评审,回校后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答辩。此后,师生们不仅为当地编制总规,还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2018年春天,5位学生毕业设计选择以潮州为对象,从功夫茶、潮音潮剧、美食、陶瓷和刺绣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规划。
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颂告诉记者:“潮州的愿景是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当然要一如既往,倾力相助。”(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