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汤团老店的“春节模式”:人间至味是团圆

发布时间:2024-11-23 12:56:09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上海2月13日电 题:汤团老店的“春节模式”:人间至味是团圆

  作者 谢梦圆 李佳佳

  “北吃元宵,南吃汤团”,对很多上海人而言,吃汤团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仪式。春节前后,记者发现上海豫园商城内的城隍庙老字号——宁波汤团店里外人头攒动,吃汤团、买汤团的队伍从店内一直排到店外,玻璃窗内包汤团的师傅们也成了一幅别样的“年画”。

  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到店,八点半将早上刚做好的生汤团打包出售给门口等候的长队,九点店铺正式开门迎客,忙碌完一整天再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后……这样的“春节模式”,徐正留一坚持就是26年。

  “我从师傅身上学到的就是认真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作为宁波汤团店的店长,徐正留18岁时就加入了该店铺,从此过上了和汤团打交道的生活,“刚来的时候对汤团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一开始就从打杂做起,后来跟着师傅学包汤团,连续包了好几年。”

春节期间,上海豫园商城内的宁波汤团店里,工作人员在煮汤团。谢梦圆摄

  包汤团讲究耐心,当年的徐正留凭借在厨房帮工的细致获得了师傅的肯定,被挑选为学徒。从磨粉开始学起,最复杂的工序在于制作馅儿,“为了保持口感,其实做馅儿需要13道工序,第一步就是拆猪板油,然后是炒黑芝麻等等。”

  从曾经的生疏到用六秒种熟练做出一只圆溜溜的汤团,徐正留这些年不仅掌握了“手功”还练出了“眼技”。如今,身为店长的他,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统筹店铺的各项生产工作,其中高度依赖经验的是在清晨预测当天的客流量并判断汤团的销售量,“天气和节假日都是影响因素,比如除夕前的那段时间一天可以卖四到五万只汤团,元宵节那天属于高峰,一天能卖十万只。”

  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变化的不仅是徐正留的工作能力,还有他对汤团的感情。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曾经的他对汤团这样平平无奇的食物并无感触,“主要还是当一份拿薪水的工作在做。”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正留露出微笑。他说,店铺曾有一面文化墙,上面记载的故事让他觉得有趣,相传在20世纪30年代,店铺创始人还在街上吆喝着卖推车上的汤团时,恰好喜剧大师卓别林到访中国,在上海品尝了汤团后,对芝麻馅儿怎么封入了光滑的糯米皮中十分疑惑,“我当时觉得挺好玩的,因为这个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很好理解。”

  正如网友曾戏称,到了一定年龄,中国人的“特有基因”会突然觉醒,徐正留也在与汤团日复一日的“亲密接触”中体会到了它特殊的寓意和背后的情感寄托,“其实就是对生活甜蜜和团团圆圆的期待,而且也是一种民俗和记忆的传承,想到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还是很自豪的。”

  26年来,徐正留一直坚持在店铺过春节,以至于和不少老年顾客熟悉了起来,“他们每年大年初一或者初五都要带着小辈来豫园走走九曲桥、逛逛城隍庙,结束以后就来吃一碗汤团,而很多小孩长大了以后还记得小时候的习惯,也会来买汤圆。”

  为了满足这批年轻人对新意的追求和延续传统的心理,这个已有近80年历史的老店也不断在汤团口味上创新。在保留了经典的传统宁波汤团、蟹粉鲜肉汤团等基础上,新增了多个品种,如抹茶豆沙汤团、榴莲汤团等,今年还推出了龙年主题创意新品“其乐龙龙”糯米福团。

  迎来送往了一批批顾客,谈及二十多年来始终未变的地方,徐正留脱口而出,“人间至味是团圆,不变的肯定还是大家的家庭观念和对来年的美好期许。”(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