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一块“非遗”花毡,怎么绣会更“秀”?

发布时间:2025-01-10 22:27:06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新疆昌吉9月25日电(记者 程小路 赵雅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的“红旗农场毡绣·布绣展览馆”里,房间正中摆着一方长桌,其上放着各种绣品。桌子的一边,几名绣娘席地而坐,安静地飞针走线,手中绣品已见雏形;另一边,一名年轻女性正对着手机直播,她不时从长桌上拿起绣品,仔细讲解其设计和用途。这是记者近日走进该馆看到的一幕。从直播间网友的视角来看,这场景俨然是一个“透明厨房”,后端生产,前端“上菜”。当着顾客的面制作并“端上桌”的,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哈萨克毡绣和布绣”。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的民间刺绣艺术,分别在毡子和布料上施绣,构图多采用连环对称形式,图案灵感来自羊角牛角、花草树木等。施绣的毡子称为“花毡”,是哈萨克族民众家中常见的工艺品。

都曼古丽在做直播。 程小路 摄

  “这是哈萨克族小孩戴的帽子,我给大家试戴一下,哎呀这帽子有点小……”正对着镜头娴熟地介绍商品的主播,是红旗农场十二连职工都曼古丽。2021年,她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一开始,一场直播下来,一件绣品都卖不出去。3年后,她已是业务熟练的主播,现在一个月直播下来,加上实体店和其他平台,能卖出一两百件绣品。

  都曼古丽说,很多原本是“全职主妇”的绣娘,如今在家利用空闲时间“接单”,一个月可以有几千元收入。对于不想“全职上班”的绣娘,制作绣品也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因为刺绣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你可以在自己家里绣,也可以到合作社里绣”。

  若是有人想加入却不会刺绣,合作社可以提供“入职培训”,培训者是国家级非遗哈萨克毡绣和布绣第四代传承人库拉西。“有姑娘想学,库拉西阿姨就叫她们到合作社来,教她们怎么画、怎么绣。待她们学会了,就转订单给她们做。”都曼古丽说。

  都曼古丽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库拉西正在隔壁房间里带领几个绣娘赶制绣品。库拉西2012年成立了一个刺绣合作社,依托红旗农场建立的民族手工艺产业孵化园,将花毡推向市场。她向记者介绍,合作社有数十名绣娘,自己偶尔也参与直播,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也让姐妹们获得更多收入。

库拉西在讲解刺绣技法。 程小路 摄

  “非遗”刺绣技艺走进直播间,走向市场,如何“秀”出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库拉西和都曼古丽都认为,传统技艺也要与时俱进。

  库拉西用上了绣花机等设备,让“机器制造”与“纯手工”并行。按照传统制作工序,先要人工擀毡,然后用木棍蘸上颜料在毡子上勾画图案,最后手工完成刺绣。而机绣效率显著提升,还可以保留传统特色。

  都曼古丽则在3年多的直播中发现了“打开市场”的一些关窍,比如赋予绣品一些功能性,做成靠垫,或者更适合日常穿着的服饰等。

  此外,与时俱进的还可以是技法和设计理念。库拉西曾多次与同行切磋,交流经验,向苏绣等不同类型的刺绣“取经”。都曼古丽则直接拿起一件绣品向记者展示,“周围这一圈绣的是哈萨克毡绣和布绣常见图案,中间的图案是其他民族的花朵图案。不同元素融合在一起,非常漂亮,而且不贵,卖得特别好。”(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