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新标签 10万盒广东中药直通澳门

发布时间:2024-11-05 13:23:43 来源: sp20241105

  贴上新标签 10万盒广东中药直通澳门

  澳门医院引进的广东中药制剂广受欢迎 药剂标签之变见证大湾区医疗创新联动

  ●实现内地医疗机构的中药制剂首次跨境至澳门医院使用

  ●制剂标签用繁体字标注详细的制剂成分,见证医疗规则有效衔接

  “内地的这款中药胶囊好用!不仅效果良好,还方便服用,最关键是在澳门就能开到药。”作为首批内地中药医院制剂跨境使用获益者之一的梁小姐点赞了广东省中医院的一款胶囊。

  去年10月,该院5款中药制剂首次成功跨境至澳门镜湖医院使用,如今已有10多万份制剂获批过境,广受澳门患者欢迎。这些内地制剂加贴了符合澳门规范的繁体字标签,正因有了这张标签,内地制剂才能顺利获得出境“通行证”,从广州来到百余公里外的澳门患者手中。这一探索,打通了内地优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使用的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成药联合监管的重大进展,开创粤澳医院制剂监管协作的新模式。

  “粤药澳用”只是充分发挥大湾区医疗资源优势的缩影。此外,为国际先进药械进入内地开设“快速通道”的“港澳药械通”政策,打造琴澳经济新增长极的“澳门药、横琴造”模式……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创新医疗机制和举措,正促进大湾区医疗服务的互联互通,切切实实惠及大湾区百姓。

  统筹/何超、麦蔼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何钻莹

  新突破

  广东中药制剂贴上新标签 首次跨境至澳门医院使用

  今年2月,澳门居民梁小姐因为宫外孕来到澳门镜湖医院住院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便出院休养。其间,由于要减少运动量,梁小姐只好请了一个月病假,居家卧床休息,“身体不舒服,对心情也有很大影响,我感到非常担心和焦虑。”

  后来,梁小姐来到镜湖医院中医科求医,先是服用了一个疗程的中药,病情已经大有缓解。在主治医生开具药方后,她尝试了服用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莪棱胶囊继续治疗。两个半月后,梁小姐进行B超复诊时,惊喜发现宫外孕胚胎已完全消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回顾整个治疗过程,从身心焦虑到逐渐缓解,梁小姐认为这款胶囊不仅效果良好,而且用起来方便。

  同样居住在澳门的陈小姐今年也试用了这款来自内地的中药制剂。令陈小姐感到安心的是,这款胶囊的药瓶上贴有完整标签,使用本地惯用的繁体字标注了药物成分、使用范围等信息,跟往常使用的其他本地药剂一样,这表明该制剂是经当地监管部门认可的、规范安全的药物。9年前,陈小姐曾因双侧卵巢囊肿接受了腹腔镜手术切除,2023年,她再次查出双侧卵巢囊肿复发,一到生理期就疼痛不已,几乎无法正常生活工作,于是来到镜湖医院中医科求医。最初,陈小姐服用中草药,由于煎药耗时长且不熟悉煎煮方法,她就选用了医院的代煎中药服务。这样一来,每周都要复诊、隔天领药,一周要跑两趟医院,费时费力。

  今年年初,在医生开具药方后,陈小姐试用了来自广东的中药制剂。用药一个月后,陈小姐的痛经症状有所缓解。如今,她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常备着这款药剂,遵医嘱按时服用,“很方便,出差还可以带着药。” 这款广受澳门患者好评的药品,正是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明星中药制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交流日益频繁,粤澳两地的医疗交流也越来越多。

  去年10月,在国家药监局的支持下,经粤澳两地药监部门批准,由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牵头协调,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莪棱胶囊、开胃醒脾饮、骨松安胶囊、飞扬外洗颗粒、小儿咳喘宁口服液等5款获批跨境使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贴上繁体字版本的制剂标签发往澳门,由镜湖医院接收,逐步应用于澳门临床。这是内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首次成功跨境至澳门医院使用,也是大湾区中成药联合监管的重大进展。

  受欢迎

  有医院10个月使用量超2万盒 澳门今年两次追加引进

  如今,5款中药制剂已在澳门临床应用了10个月,记者日前专门来到镜湖医院了解其使用情况。在该医院的中药房内,弥漫着浓郁的中草药香气,数名中药师正忙着配药。一名中药师介绍,几款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使用率颇高,几乎每日都有患者取这几款药。

  该医院药房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8日,该医院引进的5款中药制剂总使用量超过2万份,其中开胃醒脾饮的使用量约为13000支,骨松安胶囊的使用量约为4200盒。

  邝文婷是镜湖医院的医生,从医10余年。她告诉记者,跨境中药制剂开胃醒脾饮的药剂瓶张贴着一张标签,上面详细标注出“乌梅、麦芽、茯苓”等有助于消食健胃的成分。“这款药口感酸甜,小孩子的接受程度较高。另一方面,婴幼儿用药剂量低,没有达到院内代煎中药标准服务的量,就需要患者家属取药回家自行煎药。而开胃醒脾饮就是很好的选择,可精准用量。”她还注意到,这款制剂在临床上对缓解成年人消化不良也有良好效果,十分受欢迎,也是5款内地制剂中用量最多的一款。

  粤澳两地一衣带水,用药文化相似,岭南中医的群众基础深厚。申坚是镜湖医院中医科副主任,负责牵头推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使用的工作。他介绍,澳门和广东同属岭南,多用南药,澳门的中医起源、医疗技术、用药便是以岭南医家经验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许多澳门居民的祖籍都是广东,对广东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2023年,镜湖医院率先与广东省中医院启动了战略合作,在医院工作、学术等方面深入交流。同年,两院启动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使用的推进工作,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着手牵头具体工作。2023年上半年,粤澳药监部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下属企业粤澳药业有限公司多次就跨境使用医疗机构制剂事项向国家药监局请示汇报,同年8月,初步确定试点方案。

  院内制剂有300多种,该选哪几种“打头阵”?“一切从临床需求出发。”张忠德表示,在选取药剂品种做试点时,医院充分调研了镜湖医院临床医生的用药情况,综合考虑了澳门的常见疾病、药品的临床需求以及医院专科发展的情况,最终5款在骨科、儿科、妇科临床应用多年的、被证明安全有效并具有市场前景的院内制剂脱颖而出。

  随后,广东省中医院和镜湖医院分别向广东省药监局和澳门药监局提出医疗机构制剂出境和入境申请,粤澳两地监管部门各自出具批文,在横琴海关报关。2023年10月25日,一辆大货车满载着5款制剂,带着两地中医药交流的美好愿景和造福澳门居民健康的使命,经港珠澳大桥从珠海公路口岸出境来到了澳门镜湖医院。一瓶瓶制剂,张贴着一张张印满繁体字的标签,见证着中医药资源的自由流动、高效应用,见证着大湾区中医药发展的双向奔赴。

  内地中药制剂在澳门投入使用后,获得医生患者一致好评,今年1月,有的中药制剂一度告罄。经粤港两地相关部门、单位商议,提出申请第二批合计3种制剂的跨境使用。记者从澳门药监局获悉,去年首批跨境调剂的院内中药制剂已使用完毕,今年1月、7月两次增加引进的申请顺利获批,又有5个批次的院内制剂跨境调剂至澳门镜湖医院。

  互联通

  澳门中成药运至广东 “药械通”助“熊猫血”孕妇用上香港上市药

  粤澳两地医疗的双向奔赴持续上演。

  去年12月,澳门中药制药厂制造的外用中成药“止痛活络摩擦膏”顺利运抵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志着这款澳门药品正式投入内地医疗机构临床使用。这是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首次进入内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使用,成为粤澳两地进一步融合协同发展的创新举措。

  此外,为推动粤澳两地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今年9月5日,3款澳门中成药内地注册用研发样品从澳门经横琴口岸进口至横琴粤澳药业有限公司,实现澳门中成药内地注册用研发样品成功进口的突破。

  大湾区医疗互联互通上的成果不只是这些。

  今年8月,“港澳药械通”政策迎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正式扩展实施三周年。截至8月中旬,广东已批准“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19家,覆盖广州、深圳、中山等地,准入药械品种扩大至76种,惠及患者7740余人次。今年以来,在“港澳药械通”利好政策下,多种创新药纷纷落地,惠及大湾区患者。

  3月,眼底病创新药“布西珠单抗”来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52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唐先生重获了视力,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彭先生免去了奔波珠海求医的麻烦。多名患者纷纷点赞,“‘港澳药械通’的政策福利,方便了内地特殊患者人群,值得坚持和推广。”

  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继引进首个“港澳药械通”器械——人工耳蜗器械之后,又开出首张“港澳药械通”引进的临床用药处方。一款在香港上市的抗D免疫球蛋白被成功用于内地一例“熊猫血”孕妇身上,以预防其在妊娠期间和分娩后产生RhD同种免疫反应,最终保障了胎儿健康,也消除了孕妈的焦虑。

  7月,佛山开出“港澳药械通”首张干眼症创新药处方……

  “港澳药械通”不但使内地患者快速用上新药,也带动更多港澳患者在内地就医。年过六旬的香港居民吴叔就有一次难忘的内地就医经历。早前,他带上香港居民相关证件,在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进行了一次“丝滑”的体检,为此,他希望家人们也能享受到这些便利的医疗服务。

  “在内地看病,轮候时间不长,还能使用香港医保结算,香港能用的新药好药在内地一样能开到,方便又划算。”随着大湾区医疗资源的对接共享,加上政策扶持,大湾区居民能便捷地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像吴叔这样“北上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

  12月起,《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将实施,为政策提供法律保障,满足大湾区民众临床急需用药用械的需求。在医药器械加速交流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融合发展正在不断深入。

  一张小标签背后的“大融合”

  药剂上的一张小小标签,标志着内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使用迈出了突破的一步。记者注意到,澳门镜湖医院跨境引入的中药制剂上都贴有标签,上面用繁体字标注了制剂成分,注明“医院制剂,仅供医院调剂使用”。镜湖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申坚表示,按照以往药物进出口的要求,更换药品包装,药品就要重新注册,成本高、手续烦琐。加贴标签,是多方商议后采取的办法,接受属地监管、遵守规范流程的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澳门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工作刚开始时,他们发现,这批内地制剂的外包装标签内容和澳门本地的要求存在差异。如何使两地规则有效衔接,让这些标签符合当地的使用规范呢?为解决有关标签的差异,在符合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相关医院制剂以加贴标签的方式,在包装上标示澳门所需的相关内容,澳门药监局准照及稽查厅对入境的中药制剂进行稽核,粤澳两地实现了医药规则衔接,打通了内地中药医院制剂跨境使用的通道。

  目前,跨境院内制剂使用的试点工作仍在推进中。镜湖医院正在摸索打通供需渠道的便捷方式,并根据引进药品的实际使用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澳门药监局表示,这次中药医院制剂跨境调剂使用试点工作的成功,实现粤澳两地监管创新,促进两地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日后更多内地制剂跨境调剂到澳门使用的示范和基础。今后将持续优化相关工作,推动更多内地优质的中药医院制剂跨境调剂到澳门使用,提升居民健康福祉。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多次表示,中药制剂跨境调剂探索填补了以往的空白,在大湾区中药联合监管先行先试、探索高效的规则衔接之下,中医药将通过大湾区更快更通畅地走向世界。

  (广州日报)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