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2:46:05 来源: sp2024110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如何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担当使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转化,实现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自主可控。
当前,国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通过建设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合作实体,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成果转化、产业示范的全链条创新研究,可以使更多科研“种子”转化为产业“果实”。
要加强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助力企业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所需的资源通道,对初创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技术、政策、管理等需求给予精准支持和服务。着力转化科创成果,基于本地科研优势,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融通创新,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转换到“生产线”。
(本报记者 胡婧怡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市长华学健: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紧密联系现有产业基础,聚焦“产业高端”,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引导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紧跟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传统产业全系统、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实施一体化政策供给,强化高标准电力供应、高水平算力保障、高能级动力支撑,大力引资引才引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生产力迭代升级。紧扣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积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
(本报记者 申智林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卢军: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聚焦高端化升级,打造新支柱。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加快推动汽车向新能源、钢铁向高端钢、化工向精细化等方面转型升级。
聚焦智能化转型,激活新引擎。以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供应链全链条、产业链全领域、价值链全过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广普及智能数控设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打造数字化企业标杆。
聚焦绿色化发展,塑造新优势。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流域综合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降碳改造、清洁生产。强化示范引领,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完善绿色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亓玉昆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蔡金钗: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大有可为。民以食为天,食品制造业企业同样需要科技赋能,深耕大健康食品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比如,通过在企业设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加强企业创新要素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指引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方向,提高成果转化质量。
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是创新的基本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是人才支撑,建议持续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大力度培养实用型、适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制造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保障。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发挥制造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创新引领作用,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结合,不断追“新”求“质”,实现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张天培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1日 1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