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身去哪儿”不再成为难题(体坛观澜)

发布时间:2024-12-15 07:59:00 来源: sp20241215

  随处可见的运动场景,反映了健身条件持续改善、体育运动渐成风尚的生动变化,也折射出各地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懈努力

  

  湖北十堰,网红打卡地十堰健康步道人流如织。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该步道广受欢迎,成为市民亲近自然、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十堰的健康步道、厦门的山海健康步道、武汉的空中骑行绿道……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群众健身热情不断高涨,各地积极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想方设法打通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

  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要不断扩大健身场地供给。经过持续努力,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加。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体育场地459.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0.7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提前实现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6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加,让更多人得以通过运动促进健康。

  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要将健身场地建到群众身边。《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将健身场地建到群众身边,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随着人转、跟着人走,有利于提高群众健身的便利度,从而帮助更多人养成运动习惯、享受运动乐趣。

  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要将健身场地建在群众心里。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健身场地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设施好不好用、服务是否到位,影响着人们的健身热情。一键预约、扫脸支付、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大赛事活动供给……各地多措并举推动健身场地从“有”向“优”转变,场地的服务更好了,群众的满意度更高了。

  如今,运动健身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随处可见的运动场景,反映了健身条件持续改善、体育运动渐成风尚的生动变化,也折射出各地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懈努力。期待更多举措落地生根,让“健身去哪儿”不再成为难题。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体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民健身事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1日 1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