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发布时间:2024-12-23 03:19:46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社 北京10月19日电 今天,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冠军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最终,“创新星上AI系统·卫星智能化引领者”项目获得此次大赛的冠军。

  多方联动,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本届大赛继续由北京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承办。

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3月27日启动报名以来,大赛共吸引4689支创业团队参赛,相比首届大赛报名数量(4574支)增加115支,体现了大赛持续的社会影响力,也展现了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勇于实践的高涨热情和助力国家创新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同时,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社会资源关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创新促进会、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信创园、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及招商银行北京海淀科技金融支行等,作为大赛支持单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转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落地

  本届大赛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除为获奖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免场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奖金鼓励、全流程创业孵化服务、宣传推广、投融资对接等十大支持政策之外,还通过举办北京高校科技创新项目对接大会等不同形式的资源对接活动,为优秀创业项目转化落地、发展壮大提供平台和帮助。

  活动现场,参加总决赛冠军赛的4支团队均与大赛支持单位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合作投资意向,并举行了签约仪式。

  科技创新项目表现突出,自强自立贡献青春力量

  第二届大赛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团队表现突出,从报名参赛的数量看,6个赛道中科技创新赛道项目数量最多,占四分之一;从比赛成绩来看,6个赛道的21个一等奖项目进入了总决赛排位赛,科技创新赛道的5个一等奖项目进入了排位赛前六名,另一个进入前六名的项目也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

  以晋级总决赛冠军赛的4支团队为例,均拥有自身核心技术:清华大学推荐的“海源清能”团队聚焦国内清洁能源发电瓶颈,填补中国海洋零碳浓差能的市场空白;北京理工大学推荐的“理工飞鹰-车载无人机技术革新引领者”团队专注于车载无人机研发,提供更好的车载无人机产品;北京科技大学推荐的“百磨成钢——尖端高强耐腐蚀特种钢材的领跑者”团队成为国内顶尖的可实现百分百自主制备先进四代堆燃料包壳管的研发团队;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的“创新星上AI系统卫星智能化引领者”提供全流程的星上智能应用服务解决方案。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在讲话中对第二届大赛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对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她表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持续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继续厚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壤沃土;社会各界要勠力同心,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大学生创业者要发奋图强,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还为获得本次大赛冠亚季军的团队以及获得突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最佳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主办单位还为第三届“京彩大创”分赛道的承办单位进行授旗,以充分拓展社会资源,凝聚各界力量,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

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

  发布报告,首次梳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年工作

  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葛巨众发布《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报告(2022)》。报告首次对2012年以来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背景与意义、发展历程、工作成效、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系统梳理。

  报告指出,根据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在园团队的调查,创业者多为“自我驱动型创业”,以新技术应用、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创业项目具有更好的成长性,质量更高。

  报告指出,“京彩大创”较好发挥了“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创业项目落地转化,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的社会效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抓手。

  报告对北京高校大学生“一街四园多点”创业园孵化体系进行了系统总结。报告指出,北京市目前已形成了“一街四园”集聚引领、“分园多点”支撑联动、市校两级优势互补的创业园孵化模式,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助力和支持。

  下一步,北京市教委将持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持,继续通过吸纳获奖团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汇聚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转化,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北京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