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

发布时间:2025-01-11 00:55:13 来源: sp20250111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东北豹野外种群数量从国家公园设立之初的50只、60只分别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2024年我国908个水鸟集群越冬区同步监测共记录到越冬水鸟172种,总数量达505万只……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近日召开的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呈现数量总体恢复增长和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大熊猫等100多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王维胜表示,我国着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组织实施48种重点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工程。

  为调查掌握野生动物资源本底状况,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全面开展科学考察,1995年启动了首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于2008年发布了《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实施了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同步开展了289个区域常规调查、鸟类同步调查、专项物种调查。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表示,依据上述调查成果,我国先后发布、修订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物种扩展到2600多种,保护决策依据也更加坚实充分。

  “由于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种群数量调查还面临技术上的困难。”魏辅文表示,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研发、推广资源卫星、无人机、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统一规范监测技术标准,搭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体系,争取早日实现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全面监测。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近年来,我国建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地体系,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00余只增长到目前的约1900只。

  “加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野外种群保护,关键在于维护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其科研价值、社会价值。”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定震表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与野外种群保护是物种保护中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立科学优化配对繁殖、疫病防治等技术体系,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野生大熊猫维持在同等水平,为国际合作、科普教育、放归自然等提供了有力保障。”魏辅文说。

  麋鹿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但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在20世纪初灭绝。1985年,我国与英国合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分批引进77只麋鹿,通过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等措施,到目前已在历史分布区6个区域恢复重建野外种群,总数量达到6000余只。

  “开展野生动物国际合作交流,对加强自然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野外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维胜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8日 14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