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7:29:07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社 北京1月18日电 题:“尔滨”爆火突显中国旅游个性化和多样性
中新社 记者 应妮
2024年开年最“卷”的部门,毫无疑问是中国各地的文旅部门。无论是被游客挤爆的“尔滨”,还是“山河四省”的疯狂输出,文旅热度正持续上升;广西“小砂糖橘”的昵称已不够用,云南“小菌菇”、四川“小熊猫”都用上,主打一个亲切可爱。
南北互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日前的演讲中表示,本地人司空见惯的场景在游客啧啧称奇声中,曝光在互联网舆论场和聚光灯下,以至于有市民向游客请教当地玩乐的路书和攻略,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旅游者定义旅游业”,什么叫“主客共享”。
事实上,哈尔滨的人流攒动也并没影响游客奔赴海南、云南等地避寒。中国大地上呈现一幅动人的南北互跨旅游情景。当南方人在冰雪大世界中集体蹦迪,仍有不少北方人雷打不动去三亚、万宁、昆明等地享受春夏的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南北互跨中,随着各地文旅部门的深入宣发,产生了各种“隐藏款”的解锁。吉林人不知道本地产高品质蓝莓;贵州网友惊叹于自家的铜仁盛产抹茶;四川雅安鱼子酱行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各地网友一边感叹对家乡的陌生,一边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城乡共荣
新春佳节去乡村,“赏美景、品美食、买好物”日益成为中国民众过年“新年俗”。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共同指导开展的2024年“游购乡村”系列活动16日在北京启动,通过“赏乡村美景、品乡村文化、购乡村好物”,把“游”和“购”有机结合,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民俗节庆活动、特色乡镇大集、乡村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等,让城乡居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吴科锋指出,乡村旅游能起到“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作用,通过丰富优质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提升一二三产业附加值,助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县域消费和农民增收。例如,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体系,江苏省每年举办乡村旅游节,发布“游乡村·促消费”百项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项目和产品,这些活动都取得不错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事实上,2023年火出圈的“村晚”“村BA”代表了中小城市、中心城镇和发达地区重点乡村等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在戴斌看来,这是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日渐增长的旅游客源地,更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基础。
文旅融合
为了喜欢歌手的音乐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新年俗”,让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每到节假日就一票难求;大唐不夜城、夜游锦江、《又见平遥》等沉浸式文旅新业态,打造文旅消费的新场景。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发现,2023年平均跨城观演率已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跨城观演成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主要消费趋势,对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也形成了较强带动作用。这一趋势在2024年只会有增无减。
从City walk(城市漫步)、社交式看展、围炉煮茶,到庙会和市集,游客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感受了人间烟火的温暖和国泰民安的静好。戴斌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日常选项,市场在下沉、需求在升级,个性化和多样性成为旅游消费新主张。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王青亦指出,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已成为当前文化消费的重要驱动力,应通过创新转化推出更多国潮文化新产品、新品牌。“离春节不到一个月,各种节庆接踵而至,可以创新节庆新民俗、新产品、新活动,用强烈的氛围感、仪式感带动文化新消费。”(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