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5:35:13 来源: sp20241123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如何落实好这一要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长牙带刺严执法,坚决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通过‘五维一体’监管呵护和保障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金融专业护航,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强化监管引领,注重数智赋能,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1月11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五家派出机构相关负责人围绕“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分享了具体举措。
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
“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等‘五大监管’是一个三纵两横的矩阵体系,是多维立体的监管架构,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犹如人的五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对机构形成整体画像;又如人的五指,掌心打开,各有所长;聚指成拳,形成监管合力。
王俊寿进一步解释说,机构监管强调整体性,主要是画好一张像,突出三个“抓”,抓机构法人、抓公司治理、抓市场准入;行为监管强调人民性,要织好一张网,突出三个“管”,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管事后也要管事前;功能监管强调一致性,要用好一把尺,突出三个“一”,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统一监管,用科学的监管标尺有效实现监管贯通,防止以金融创新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穿透监管强调精准性,主要是扎好一根针,突出三个重点,即加强股东行为穿透,资金流向穿透和业务实质穿透;持续监管强调动态性,走好一生路,突出三个“全”,即覆盖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
“在金融监管总局党委领导和地方党委统筹协调下,我们因地制宜加强央地协同,推动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国栋介绍,聚焦影响金融稳定“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关键行为”,不断增强监管的专业性、权威性和透明度。抓早抓小防控风险,聚焦股东股权、关联交易等实质性风险加大检查稽查力度,穿透识别、精准打击各类隐匿性、交叉性、关联性风险,及时叫停、规范涉嫌借创新之名行套利之实的“伪创新”“擦边球”行为,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带病运行”。
针对惠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世重表示,要运用监管数智化手段,加强政策落地效果评估,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分析。一方面,打造监管“FIRST”(宁波监管局金融风险感知系统)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对政策效果的微观监控穿透到具体企业、具体问题,开展个案剖析、以点及面,推动惠企政策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数智化分析工具,紧盯贷款流向、多头授信、数据真实性等问题,提升监管前瞻性和风险研判能力,确保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基本可控。
“我们强化监管引领,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列入重点工作,协同安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等部门,凝聚央地合力,出台系列举措,压茬推进,不断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质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表示,出台专门指导意见服务安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以金融支持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主线,加强党建红色引领,强化金融专业护航,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做好金融监管的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针对安徽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比重显著的特点,覃刚表示,该局一方面完善“软环境”,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抓手,汇集涉农数据,开展信用评价,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夯实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已在全省近八成的1.2万个行政村,为53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600亿元。另一方面提升“硬实力”,建立主要银行机构县域一对一“包保”服务结对机制,强化对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支持。截至2023年11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规模、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宁波市138.63万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达96%。”孙世重表示,该局通过监管评价、监测通报、走访督导和现场检查,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建立服务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截至2023年末,宁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489.57亿元,较年初增长32.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68个百分点;有贷户60.03万户,较年初增加10.71万户,小微企业金融覆盖率、可得性明显提高。
四川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领域有着较大区位优势。“我们引领金融机构着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入量增、期长、面广、价优的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助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建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卫江表示。
据周卫江介绍,针对科创企业特点,目前该局引导金融机构已推出“天府科创贷”“科易融”“科融保”等40余项产品。2023年前11个月,累计支持近1.7万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 3241.5亿元,较年初增长19.4%,近半数为中长期贷款或信用贷款。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230亿元。科技保险围绕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环节,提供全链条全周期风险保障,承保企业4143家次,保障金额近600亿元。截至2023年11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8368.3亿元,支持核心企业建链超百条,中长期和信用贷款占比分别超过50%、30%;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超2000家,国家级“小巨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5%。(实习生张亚舒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王连香、吕骞)